
喻执政之臣。 前蜀 杜光庭 《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况职主庖羞,须行宰戮;旋司戎伍,每举刑章。”参见“ 庖鼎 ”。
“庖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庖羞”读作páo xiū,意为“喻执政之臣”。该词通过比喻手法,将“庖”(厨房或厨师)与“羞”(本义为耻辱,也通“馐”指美食)结合,代指掌管国家事务的重要官员,类似于厨师掌管饮食,暗含权责之意。
该词可见于前蜀杜光庭的《王承郾为亡考修明真斋词》:“况职主庖羞,须行宰戮;旋司戎伍,每举刑章。”
句中“庖羞”指代官员职责,需掌管刑罚、军事等事务,与“庖鼎”(象征权柄的鼎器)相关。
“庖羞”属古汉语词汇,现代已极少使用,多见于研究文献或特定历史文本。若需引用,建议结合上下文确认具体语境。
庖羞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是宴席上主厨亲自宰杀食材并烹饪的意思。
庖的部首是广(⺅),庖的笔画数是5;羞的部首是羊(⺶),羞的笔画数是7。
《庖羞》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大明》中,指的是宴会上厨师为客人们烹调食物的场景,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指厨师的专业称谓。
繁体字“庖羞”为「庖縦」。
在古代,汉字“庖羞”还有一种写法是「庀肩」。其中,“庀”是指厨房,“肩”是指肉肩部分,表示主厨亲自宰杀烹饪的意思。
1. 他是一个有着丰富厨艺的庖羞。
2. 这家餐厅请来了一位庖羞大师,料理的菜肴味道非常鲜美。
庖羞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许多词语,如:庖丁(古代的厨师),羞怯(害羞),羞愧(感到惭愧),庖丑(厨师的助手)等。
庖羞的近义词有厨师、厨娘、烹饪师等。
庖羞的反义词可以是食客、宾客、顾客等,因为庖羞是指厨师这一职业的专业称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