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含霜的意思、含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含霜的解释

(1).犹凝霜;带霜。 南朝 梁 江淹 《望荆山》诗:“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 唐 李峤 《钟》诗:“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

(2).形容白亮如霜。 唐 卢纶 《割飞二刀子歌》:“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霽雪锋含霜。”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含霜"是汉语中具有丰富意象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面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记载,"含"指事物内部存有、包裹,"霜"是近地面水汽遇冷凝结的白色冰晶。二字组合构成动宾结构,形容物体表面覆盖霜层或具备霜的特质,如《齐民要术》载"梨含霜则甘脆",描述果实表面凝霜的物理状态。

二、文学意象

  1. 自然景观描写 李白《秋日炼药院镊白发》中"秋颜入晓镜,壮发凋危冠。自羞临晓镜,流年凝颓玉。含霜寸心在,饮冰双眸寒",用"含霜"暗喻鬓发斑白,通过霜的白色特征投射人生迟暮。

  2. 品格象征体系 《文心雕龙·物色》提出"天高气清,阴沈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学者黄侃注疏时指出"含霜"在文学传统中常作为高洁品格的象征载体,如王勃《寒梧栖凤赋》"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怅而哀离。龙文虎脊,君驷玉珂之骑;琼树含霜,发光华于丹陛"。

三、文化象征维度 《礼记·月令》载"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郑玄注"霜者,天地之严气也",赋予霜以肃杀刚正的文化属性。《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的哲学阐释,使"含霜"衍生出"见微知著"的警示意义,这种文化基因在《春秋繁露·基义》"凡有兴者,微微小者,昭昭大也"中得到延续。

网络扩展解释

“含霜”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凝霜或带霜的状态
    指物体表面凝结或附着霜,常见于自然景象描写。例如:

    • “玉柱空掩露,金樽坐含霜”(南北朝·江淹《望荆山》)
    •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唐·李峤《钟》)
  2. 形容白亮如霜
    用于比喻颜色或光泽如霜般洁白、冷冽。例如:

    •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唐·卢纶《割飞二刀子歌》)
    • “剑夜鸣、刀含霜”(查字典造句)

二、文学意象

在古诗文中,“含霜”常通过自然景物营造意境,或隐喻肃杀、孤寒的氛围:


三、词义扩展

如需更多例句或诗词出处,可参考汉典或查诗文网。

别人正在浏览...

安于磐石白骆编辑程序弊絶风清避李嫌瓜不验补廕赤符螭鬽虫象吹弹得破蛋花跌跌滚滚独峯牛奉扰风旋富贾俯伛告理革灭卦影聒耳号丧鸿钟户口册江尾鉴畏金晨竞销鞠讻看做恳请恐骇窟居泪如泉滴练习曲曼胡南北路彷像濆溢平事前妻挈扶歧途绮霞曲畏让果热狂兽心睡生梦死属续四佐体定土巴庚蜕质挽力瓦子武英殿聚珍版书险巧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