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记。宋代孟元老作。十卷。为作者晚年追忆北宋东京(即汴京,今河南开封)昔日繁盛之作。备载国家庆典、民间琐事,举凡城市规模、经济状况、市民文化亦悉有记录。其中有关北宋典章制度与戏曲、小说的资料尤为后人重视。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所著的一部笔记体著作,系统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风貌、岁时节俗、市井生活与文化盛况。书名中的“东京”指北宋汴梁,“梦华”典出《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喻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四方面:
书名“梦华”二字暗含作者对北宋鼎盛时期都城生活的深切怀念。孟元老亲历汴京繁华,南渡后“暗想当年,节物风流,人情和美”,遂以笔记形式追述崇宁至宣和年间(1102-1125)的都市景象,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
详载汴梁宫城布局、御街规制及河道桥梁,如“御街宽二百余步,两边乃御廊”的记载(卷·御街),印证了宋代开放型街市的特征 。
按月分述节庆活动,如元宵灯市“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卷·元宵),端午“百索艾花、银样鼓儿”等民俗物品(卷·端午) 。
分类记载“酒楼食店”“诸色杂卖”等商业形态,其中“州桥夜市”条目列举炙猪皮、水晶皂儿等百余种小吃,反映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与《清明上河图》互为印证,为研究北宋城市史、社会史提供一手史料,被《四库全书总目》评为“都城坊肆,节物风俗,厘然具备” 。
收录大量宋代口语词汇,如“分茶”“赶趁”等,成为汉语词汇史的重要语料来源(《汉语大词典》引证达27处) 。
文献来源:
- 书格古籍库《东京梦华录》明弘治本影印(shuge.org/ebook/dong-jing-meng-hua-lu)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东京梦华录》原文(ctext.org/dongjing-menghua-lu)
- 知网论文《宋代都城的市场形态研究》(DOI:10.3969/j.issn.1003-3637.2020.05.018)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史部二十六(中华书局影印本)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卷“梦华”条
(注:部分古籍链接因版本差异可能存在文本出入,建议对照权威点校本使用)
《东京梦华录》是南宋时期孟元老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147年,主要追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东京”指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而“梦华”源自《列子·黄帝》中黄帝“梦游华胥之国”的典故,寓意对昔日盛世的追忆如同幻梦。孟元老通过书名表达了对故国繁华的深切怀念。
全书共十卷,系统记录了北宋崇宁至宣和年间(1102-1125)东京的城市风貌,涵盖:
部分词典(如、3)将“东京梦华录”引申为成语,比喻“虚幻的幻想或不切实际的梦想”。但需注意,此用法并非原书本义,而是后人基于书名意象的衍生解读。
若需进一步了解书中具体风俗细节,可查阅《东京梦华录》原文或权威历史文献。
板笏暴暴标劲玢豳鹁姑卜宇掣子床公春料辍水道岸大炮大起居打瓦逗遛防心摄行凤阳门封嵎纷华凫鴈干主灌澍古锭刀瞽人鼓櫂还宗函询后步缓兵之计肩舆巨衍克丁克卯快心满意狂话廉鄙凌迈厘品柳旌流离琐尾龙骨鑪冶茫无头绪闷海愁山末卷抛声调嗓秦川女螓蛾青阳融字肉铺少作司天太上玄元皇帝停传土羵亡羊路威网文园消渴无传鋈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