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无友的意思、无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无友的解释

(1).没有朋友。《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宋 苏轼 《答程天侔书》之一:“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

(2).谓不要结交某种朋友。《论语·学而》:“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朱熹 集注:“无、毋通,禁止辞也。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3).犹虚无。《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乘虚亡而上遐兮,超无友而独存。” 王先谦 补注:“ 宋祁 曰:‘友字, 浙 本作有字。’《史记》作友,或作有。案,‘独存’不劳更言无友,作有者是。 宋 苏軾 诗‘超世无有我独行’,即用此赋意。”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惟彼大人,居於中州,悲世迫隘,於是轻举,乘虚无,超无友,亦忘天地,而乃独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无友"是古汉语中的固定搭配,其核心含义为不与……结交朋友或不把……当作朋友。该词具有鲜明的文言特征,常见于儒家典籍与古代训诫类文本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字义与结构解析

  1. "无"的使动用法

    "无"在此处并非表示"没有",而是作动词使用,意为"不要"或"不可",带有禁止、劝诫的语义。这种用法常见于先秦文献,如《论语》中"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2. "友"的动词属性

    "友"在此处为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结交朋友"或"以……为友"(《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整体结构

    动宾结构"无+友"形成固定搭配,直译为"不要结交(某种人)为友",强调人际交往的选择标准。

二、经典文献中的用例与释义

  1. 《论语·学而》中的伦理准则

    孔子提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以忠信为根本,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体现儒家对交友对象道德品行的筛选标准(《论语译注》杨伯峻)。

  2. 《礼记·曲礼》的处世训诫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后接"无友不如己者",强调交友需注重对方品德操守(《礼记正义》孔颖达)。

  3. 朱熹的注解引申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释为:"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指出交友目的在于提升仁德修养,需选择优于己者。

三、现代词典的权威释义

四、使用场景与文化内涵

该词多用于道德教化语境,体现古代对社交关系的谨慎态度:

示例:

古人云"无友不如己者",并非主张功利交友,而是强调以友辅仁(《论语·颜渊》)的价值取向——通过亲近贤者实现道德精进。


主要参考文献来源:

  1. 《论语》经典注疏(中华书局辑录)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3. 《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

网络扩展解释

“无友”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含义,不同语境下侧重点有所差异:

  1. 字面含义:没有朋友
    多用于描述孤独状态,如《礼记·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苏轼书信中也以此自述困境:「出无友,冬无炭」。此义强调客观的社交缺失。

  2. 劝诫含义:不要结交特定朋友
    源自《论语·学而》「无(毋)友不如己者」,朱熹注释此处「无」通「毋」,意为禁止结交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以免受负面影响。此义侧重主观选择交友对象。

  3. 抽象引申义:虚无
    见于《汉书·司马相如传》「超无友而独存」,但存在版本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友」应为「有」。此用法较罕见,可能为古籍通假或误写现象,需结合具体文本考据。

需注意:前两种含义常见于经典文献,第三种属于特殊语境下的生僻用法,现代汉语中主要使用前两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把钓冰雪箔笼不点儿步綦才疏志大巉崱抄录成烈虫镌鼠齧刍议慈明断碑耳习目染费唾沫浮用歌吹拱把寡劣诃谯画柙回归线检漏节选精驴进书鹫石咎讁鞫系抗圹酷狠连曡免俗闵仁沐猴冠辇跸弄月嘲风欧西排枇情用绮襦纨褲赡辞缮缉奢华射蝨事别説作谈诉逃臣天鹅绒题刻完白山人踠跧文游台伍籍乡和鲜气笑溶溶饩廪膝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