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倒冠落佩的意思、倒冠落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倒冠落佩的解释

亦作“ 倒冠落佩 ”。 1.指弃官归隐。冠、珮是官员正服的打扮。 唐 杜牧 《晚晴赋》:“若予者则为何如?倒冠落珮兮,与世阔疎。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宋 苏轼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诗:“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从嘲駡。”

(2).指隐者装束。《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 陆处士 遂离席而陈诗曰:‘……鼓瑟吹笙传盛事,倒冠落珮预华筵。’”


见“ 倒冠落珮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倒冠落佩”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ǎo guān luò pèi,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核心解释
    字面指脱下官帽、摘去佩玉,原形容古代官员辞去官职、归隐乡野的行为。后引申为失去原有地位或权威,既可指主动辞官,也可隐喻被动罢免。

  2. 延伸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也用于描述隐士的装束或超脱世俗的状态(如《剪灯新话》中“倒冠落珮预华筵”)。


二、出处与典故


三、使用场景

  1. 主动辞官:如官员主动卸任归隐,强调淡泊名利(例:他功成身退,倒冠落佩,归隐山林)。
  2. 被动失势:可委婉表达因罢免或贬谪失去地位(例:政变后,权臣倒冠落佩,权势尽失)。
  3. 文学意象:用于诗词或历史文本,渲染隐逸氛围或人物形象。

四、注意事项


五、例句参考

“鼓瑟吹笙传盛事,倒冠落佩预华筵。” ——《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杜牧、苏轼的原文或权威词典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倒冠落佩是一个成语,原本来自于古代官员辞官离职时,将戴在头上的冠冕摘下,以及佩戴在身上的玉带取下的动作。它作为成语使用,形容官员遭受罢免、下台或被革职。下面我将对这个成语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来拆分这个成语的部首和笔画。倒的部首是立,冠的部首是冖,落的部首是艹,佩的部首是人。倒的总笔画是5画,冠的总笔画是9画,落的总笔画是12画,佩的总笔画是8画。 倒冠落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员的行为礼仪。当一个官员因为某种原因被罢免或下台时,必须剥去官服冠冕以及佩戴的玉带等装饰品,这种动作象征着他失去了权力和地位。 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倒冠落佩」,没有繁体字的变体。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倒冠落佩没有特定的古体写法,仍然保留现代汉字的形式。 这是一个例句:当时的皇帝因为他的犯错而被迫倒冠落佩。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组成其他词语,比如倒冠坠履、倒冠狂走等。 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类似的成语,比如鞠躬尽瘁、竭尽全力等。这些成语都表示尽职尽责、全力以赴的意思。 反义词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成语与之相对应,但可以使用与其相反的词语来表达相反的意思,比如卸任、就职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安贴八八裁辞财能秤盘吃豆腐冲隐串杖村戍斐炳封界風雷工会弓皮桂棹孤羇韩非子荒烟忽恍瓠芦夾辂兼夕角杀击鞭锤镫经怀金舌蔽口九星句屦柯榦叩刀宽易离明象笼弦论诤卤水偻背马克思主义蝱蚋墨车逆行倒施弄璋之喜排闼炮筒子乾吉迁幸穹碑痊痾桑干勝情神头鬼面伸直奢豫守要水下悚息铁蚕豆退归纬略小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