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wait for capture with tied hands] 捆起手来等候别人来捉拿,比喻无法脱逃或无力抵抗
谓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无力反抗,甘被俘获。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方大年星禽》:“眼者叱使往,目 詹 执缚。其人束手就擒,承伏厥罪。”《儒林外史》第八回:“ 寧王 闹了两年,不想被 新建伯 王守仁 一阵杀败,束手就擒。”《收穫》1981年第5期:“他本能地把双手抱在胸前,似乎准备束手就擒。”亦作“ 束手就禽 ”。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 明先 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束手就擒”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最早出自《宋史·苻彦卿传》:“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描述了面临绝境时放弃抵抗的选择。
属于连动式成语,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先“束手”后“就擒”)。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被动接受不利结局的场景,常见于历史、文学作品中。
《束手就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被捕后没有反抗、毫无抵抗之力。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手」,总共有13画。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敌军合围或进攻时,被困的一方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对方擒获。它的繁体写法是「束手就擒」。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由于不断演变和形成规范,「束手就擒」可能存在不同的字形。然而,根据现代汉字的标准,它的写法以「束手就擒」为准。
下面是一个使用「束手就擒」的例句:
在棋局中,围棋高手可以使对手陷入困境,让对方束手就擒。
关于「束手就擒」的一些相关词汇包括:
- 组词:束手待毙、束手无策、擒贼擒王
- 近义词:任人宰割、听天由命
- 反义词:力战不屈、浴血奋战
艾窝窝颁职庳湿敞胸露怀斥叱吹灯拔蜡村骂大帮澹辞倒刺點砌断用犯戒丰报丰郁服惨干鳖公干规括跪石过关斩将古戍后福诲人不倦祸基虎文韔界隔继而绢扇两意连昏离蓰啰囌门扇难本千愁万绪愆候乾爽锲覈起风青阁岐念齐头啓蛰榷关人造行星时蹇识微见远说破属佐素劄淘荡偷人望前碗窑汙卑无颜帢污种挦扯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