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针灸学名词。指隶属于经脉的穴位。
(2).针灸学名词。针灸穴位分类名。为五腧穴之一。十二经脉各有一个经穴,位置多在腕、踝关节附近。
经穴是中医针灸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归属于人体十四经脉(十二正经+任脉、督脉)的腧穴,是全身穴位的主体部分。这类穴位:
特指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井、荥、输、经、合)中的"经穴":
经穴作为气血输注的关键节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反映脏腑病变,也可通过针灸刺激调整机体功能。现代研究显示,经穴部位常存在神经血管密集、低电阻等生物物理特性。
经穴,又称经络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指代人体上的特定穴位。经穴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调节经络的气血流动,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经穴的拆分部首为“纟”和“穴”,纟通用于织物相关的字,穴则是人体穴位相关的字。根据新华字典,经穴的总笔画数为17。
经穴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是中国古代医学著作之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典籍之一,记载了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
经穴的繁体字是「經穴」。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经穴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常见的写法包括「經穴」和「經穴」。
1. 针灸师用针刺激经穴以调和人体阴阳平衡。
2. 要学好中医理论,必须掌握经穴的位置和功能。
1. 经络(指人体内的经脉)
2. 穴位(指经穴的具体位置)
3. 经脉(人体内传递气血的通道)
1. 穴位
2. 穴道
1. 筋脉(经络系统的一部分,指人体内连接肌肉和骨骼的结构)
2. 血脉(人体内传递血液的通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