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 潘岳 。 岳 字 安仁 ,故省称“潘安”。 潘安 貌美,故诗文中常用作美男子的代称。 唐 元稹 《赋得九月尽》:“ 潘安 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国士 潘安 ,贤门 孟光 ,芳姿玉立珪璋。”《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到了那个探花,説甚么 潘安 般貌, 子建 般才。”《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难道真个嫌我丑陋……一定要选个 陈平 、 潘安 不成?”《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多半因为吃了我应分的母奶,他才长成这般 宋玉 之容、 潘安 之貌呢。”
潘安(247年-300年),本名潘岳,字安仁,西晋著名文学家,因《晋书》记载其外貌"姿容既好,神情亦佳"而成为中国古代美男子的代名词。作为汉语文化符号,"潘安"一词具有以下三层释义:
一、本义指历史人物 潘岳是河南郡中牟县(今属河南郑州)人,官至黄门侍郎,为"金谷二十四友"之首,著有《闲居赋》《秋兴赋》等作品。《世说新语·容止》载其"妙有姿容,好神情",少年时携弹弓出游,常被妇女围观投掷果品,形成"掷果盈车"典故。
二、引申为美男子代称 自唐代始,"潘安"演变为容貌俊美者的通称。杜甫《花底》诗云"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白居易《不准拟二首》亦有"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之句,均以潘安喻指美仪容者。
三、定型为汉语固定语汇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明确标注"潘安"词条含两个义项:1.晋代美男子潘岳;2.借指貌美的男子。该词至今保留在"貌若潘安""才比子建,貌若潘安"等成语中,常见于文学作品对男性外貌的赞美表述。
根据《中国历史人物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记载,潘安与宋玉、卫玠、兰陵王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其文学成就亦不容忽视,《文心雕龙》评其"潘岳敏给,辞自和畅",现存诗赋作品收录于《昭明文选》达八篇之多。
潘安是中国古代对美男子的经典代称,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代表作《悼亡诗》开创悼亡文学先河,《秋兴赋》《闲居赋》等辞赋展现其文采。现存作品收录于《潘黄门集》。
注:更多生平细节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如《晋书·潘岳传》。
爱人利物鹌子羹百顺百依白鴈八使巴峡本座笔冢伯牙琴恻怛冲车传案次行单称判断动目抖毛儿独出机杼番乐俯首弭耳咯娄瓜田李下贵简骇叹韩子阖坐荐口渐诈荆冠九尾禽戟枝课书廉称六鼓六井珑松马日免逐墨荡子内忧外侮扑哒清欢青门瓜旗下榷厘三浴三薰省放沈茂十二个司旌夙凋刓凿围腰闻一知十吓呼祥风闲唠纤柔咸鸭卵缬衣帘禊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