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达的意思、了达的详细解释
了达的解释
(1).佛家语。彻悟;通晓。《坛经·宣诏品》:“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唐 顾况 《从江西道中寄齐相公》诗:“能依二諦法,了达三轮空。”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法座下有甚麼不能了逹?钉嘴铁舌,铜头铁额,火眼金睛,都来问禪。” 梁启超 《湖南时务学堂学约》:“度数年之力, 中国 要籍一切大义,皆可了达。”
(2).超脱。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陶靖节》:“ 渊明 自作挽辞, 秦太虚 亦效之。余谓 渊明 之辞了达, 太虚 之辞哀怨。”
(3).“了身达命”之略语。谓了悟人生,通达事理。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俺这师父是个了达的祖师,在此山内修行了数十餘年也。”
词语分解
- 了的解释 了 ǎ 明白,知道:明了。一目了然。 完结,结束:完了。了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看不了。办得了。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那还了得! 了
- 达的解释 达 (達) á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天下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通晓:洞达。练达。 遍,全面: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实现:目的已达。
专业解析
"了达"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对事物本质的透彻理解和通达无碍的境界。该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层次:
-
彻悟;通晓;洞达:
- 指对事理、佛法、真谛等达到深刻、清晰、毫无滞碍的理解与领悟。强调超越表面认知,把握内在精髓与规律。
- 例证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544页,“了达”条释义1:“明白;通晓。” 引《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维摩诘,问文殊,何等名为智慧珠?佛子若人能了达,方知功德莫能量。” 此例体现了佛教语境下对智慧的透彻了悟。
-
特指佛教语境中的觉悟:
- 在佛教经典和修行实践中,“了达”常指对佛法真谛、空性、缘起等核心教义的深刻证悟,是修行达到较高境界的表现。它与“无明”相对,意味着破除迷惑,获得智慧。
- 例证来源: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了达”条:“(术语)晓悟事理也。法华经提婆品曰:‘深入禅定了达诸法。’” 此释义强调了在禅定等修行中对诸法实相的洞彻明了。
-
精明;聪慧:
- 引申指人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对事物有快速而深刻的理解能力。
- 例证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544页,“了达”条释义2:“聪明;懂事。”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六:“看见兄弟小时年纪小,又随着浑家叫叔叔,如今已长成了,好生不快活。想道:‘一个嫂嫂,如何叫起小叔来?况且妓女之流……’他心中了达。” 此例描绘了人物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
总结来说,“了达”的核心在于“了”(明白、透彻)与“达”(通达、无碍)的结合,强调对事理、智慧或境界达到一种深刻、清晰、圆融无碍的理解与体证状态,尤其在佛教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了达”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但核心意义围绕“彻底理解”或“通晓事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佛教术语
指彻悟、通晓,尤指对佛法或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如《坛经·宣诏品》提到“智者了达,其性无二”,强调对佛性本质的洞察()。
-
引申含义
- 超脱通达: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对比陶渊明与秦太虚,称陶“辞了达”,指其超然的人生态度()。
- 了悟人生:元代文学中常以“了身达命”的略语出现,如《猿听经》描述祖师“了达”,即通晓生命真谛()。
二、构成解析
- “了”:此处取“明白、透彻”义,如“了悟”。
- “达”:意为“通晓、实现”,如《汉典》解释“达”为“通晓事理”或“达到目的”()。
三、使用场景
语境 |
示例 |
来源 |
佛学经典 |
“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 |
《坛经》() |
文学评论 |
“渊明之辞了达” |
胡仔() |
口语化表达 |
“了达的祖师” |
元曲() |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 彻悟 /通晓:强调完全理解。
- 超脱 /洞达:侧重超越表象的智慧。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哲学中的“了达”,可参考《坛经》或禅宗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班历襃誉边笋逋臣餐芝齿籍重重仇人打鼾淡沲大扫除點觸嫡孙遏抑分路扬镳港汊甘腝高猷构嫌乖人关接规言矩步还脚诃梨怛鸡花花草草黄豆江槎践盟解腕进寸退尺静狱今文久立钜人长德距言看取刻瑑烈妇灵光芦竹绿藻浼渎木梢慓锐铅红栖伏青门桥弃约驱疠曲女城生骑升西天宿眉颋颋通行本兔儿爷侻陋忘劳小谅羲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