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今文的意思、今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今文的解释

汉 代称当时通行的隶书为今文,以别于籀书的古文。《史记·儒林列传》:“ 孔氏 有古文《尚书》,而 安国 以今文读之。”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表、牋、状、策、书、序……今文讚铭,凡二百九十一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宋 儒所争祗古文今文字句,亦无关宏旨。”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而先 伏生 所口授者,缘其写以 汉 隶,遂反称今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今文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术语,其核心指代与书写形式或时代特征相关的概念,主要应用于经学史和语言学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字面含义与书写形式

    今文最基础的含义指汉代通行的隶书文字。相较于先秦时期镌刻在青铜器或书写在竹简上的古文字(如大篆、籀文),隶书在汉代是当时社会日常使用的、相对“现代”的书写字体。因此,“今文”即“当今(汉代)使用的文字”之意。与之相对的是“古文”,指先秦时期的古文字。《汉语大词典》明确指出:“今文,汉代称当时通用的隶字。秦始皇统一文字,废除六国古文,采用小篆。汉初沿用,后渐通行隶书,当时称今文。”

  2. 经学史上的专指(今文经学)

    今文更重要的含义是指用汉代隶书抄写、传授的儒家经典文本及其学派。秦始皇焚书后,儒家经典一度失传。汉初,一些老儒凭记忆口授,由弟子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整理成书,这类经典被称为“今文经”。例如,《尚书》由伏生口授、晁错用隶书记录,即为《今文尚书》。围绕这些今文经进行研究和阐释的学派,称为“今文经学”。其特点是注重阐发经典中的“微言大义”,服务于现实政治,并与谶纬学说结合较紧密。《辞海》定义:“今文,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学派。今文经,指汉代学者所传述的儒家经典,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大都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而由战国以来学者师徒父子传授,到汉代才一一写成定本。”

  3. 与“古文”的对立

    “今文”的概念始终与“古文”相对。在经学领域,汉代还陆续发现了一些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如孔壁藏书),这些被称为“古文经”。围绕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文本差异、真伪辨别、义理阐释等问题,形成了中国经学史上著名的“今古文之争”。这场争论从西汉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对后世学术影响深远。今文学派在汉武帝时被立为官学,设博士。

  4. 现代语言学的引申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今文”有时也泛指现代使用的语言文字,即现代白话文。但这种用法相对少见,更常用的是“现代汉语”或“白话文”。

“今文”一词的核心内涵源于汉代,既指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更特指用隶书抄写、传授的儒家经典及其研究学派(今文经学)。它是相对于先秦“古文”文字及用古文写成的“古文经”而言的,二者在经学史上的对立与融合构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要篇章。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今文”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术语,其核心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1. 基本定义
    今文在汉代指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与先秦时期的籀书(即古文)相对。例如《史记》中提到孔安国用“今文”解读《古文尚书》,说明两者存在书写形式差异。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汉代经学家通过隶书记录口传的儒家经典(如《尚书》),形成“今文经”学派。这种书写方式便于当时传播和解读,成为官方认可的学术体系。

  3. 与“古文”的对比

    • 今文:隶书书写,代表汉代官方经学。
    • 古文:先秦籀书(大篆)书写,代表战国时期流传的典籍。
      两者的差异不仅是字体,更涉及经典版本和学术流派之争,如《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的争议。
  4. 学术影响
    今文经学在汉代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儒家经典的普及,后世学者(如唐代韩愈)仍沿用“今文”指代通行文字。

  5.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今文”可广义指代现代通行的文字或文化,但此用法较少,更多保留在历史与文献研究领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籍或学派争议,可参考《史记·儒林列传》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思如潮巴不得锄奸处齐村色存生黨植奠酒刁斗森严丁字镐独步当世耳快耳闻不如目见方等声返攻風壇浮石沈木浮伪高筵割制公正关穿欢幸蹇乏检勘交坠就地取材狂乱窥阚灵敏度律手冥绝木蠹普罗米修士墙立钳口撬棒磬口清况青铺拳法三思台三畏扫雷舰上首山脊韶钧盛推失爱四睨素壳腾懽天阃佻脱万壑争流微伺温屯文宪污浊侠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