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不接受进言。距,通“ 拒 ”。 汉 王符 《潜夫论·明闇》:“其无距言,未必为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
“距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但核心解释如下:
“距言”指拒不接受他人的进言或建议,其中“距”通“拒”,即拒绝、抗拒的意思。例如《潜夫论·明闇》中提到:“其无距言,未必为言者之尽可用也,乃惧距无用而让有用也。” 这里强调即使进言不完全适用,也不应一概拒绝,以免错失有价值的建议。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王符的《潜夫论》,用于批判君主闭塞言路的行为,强调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4)从字面拆分解释为“与言语保持距离”或“相距甚远但意义相近”,但这类说法缺乏古籍或权威词典支持,可能为现代引申或误读。
“距言”的权威解释应为拒绝接受进言,常见于古文语境,需结合“距”通“拒”的特点理解。其他解释需谨慎对待,建议以《汉语大词典》或《辞源》等工具书为准。
《距言》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意思是离开、分别和辞别。
《距言》由两个部首组成:一部首是“足”,表示与脚有关;另一个部首是“言”,表示与言语有关。
根据笔画,第一个字“距”共包含12画,第二个字“言”共包含7画。
《距言》是一种古代汉字写法,它来源于古人的辞别和离别之情。相对于现代汉字,它的繁体写法是「距言」。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距言》为例,古时的写法是「距言」。虽然在笔画和部首上与现代汉字一致,但整体形状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1. 朋友之间的离别,常常伴随着无尽的距言。
2. 离别时,他没有说出任何一句距言,只是深深地望着我。
离别、分别、告别、别离
辞别、告辞、诀别
相聚、重逢、团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