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浪士的意思、浪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浪士的解释

(1).指寄迹于水滨的隐士。 晋 郭璞 《设难·客傲》:“昆吾挺锋,杞梓竞敷,兰荑争翘,嚶声冠於伐木,援类繁乎拔茅。是以水无浪士,巖无幽人。”

(2). 唐 元结 的别号。 唐 元结 《瀼溪铭》:“ 浪士 作铭,将戒何人,欲不让者,惭游 瀼 滨。”《新唐书·元结传》:“﹝ 结 ﹞后家 瀼 滨,乃自称 浪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浪士是汉语中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不受世俗约束、放浪形骸的文人或隐士"。《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放荡不羁的士人"(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5卷),《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补充解释为"特指唐宋时期不仕宦途,以诗酒自娱的文人群体"(来源:中华书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从历史源流考察,该词最早见于《晋书·隐逸传》,记载东晋名士戴逵"性高洁,常为浪士游"。至唐代形成特定群体,《全唐诗》收录的寒山子诗中"浪士无家室,飘然天地间"正是其生活写照(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校注本)。

其文化特征包含三个维度:

  1. 行为特征:突破礼教约束,如《世说新语》所述竹林七贤"纵酒放达,脱衣裸形"
  2. 精神追求:秉持庄子"逍遥游"思想,明代李贽《焚书》强调"浪士非避世,乃寻真我"
  3. 艺术表达: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载"浪士之诗,多出尘之语"

需注意与"隐士"的区别: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辨析"隐者避世,浪者戏世",前者追求独善其身,后者着重个性张扬。近现代语境中,该词衍生出"自由职业文人"的新义,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曾用"新式浪士"形容20世纪30年代上海文人群体(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全集》)。

网络扩展解释

“浪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词义

  1. 指隐居水边的隐士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郭璞的《设难·客傲》:“水无浪士,巖无幽人”,形容寄居水滨、超脱世俗的隐者。这类隐士常以自然为伴,体现道家避世思想。

  2. 唐代元结的别号
    唐代文学家元结晚年定居瀼溪(今湖北境内),自称“浪士”。因其性格放达,时人戏称“漫郎”,后演变为对不拘礼法文人的代称。

二、延伸与文化关联

发音与写法:拼音为 làng shì,汉字结构为“浪”(左右结构)与“士”(独体结构)。

别人正在浏览...

哀告宾服阿平绝倒伴舞变迁草鞋钱倡条冶叶俶倘大夫枝当諕倒书点瓜蝶魂地头钱多方位分毫不爽附隶伏龙鲋蛰之穴干旱耿耿规彠号型恒岳黄金鹗回龙汤伽利略交叉疾风扫秋叶金粉南朝久留九言军乐团裤衩狼子兽心灵界琳球理世龙鼎罗雀卖官卖爵莽苍马汧奶声奶气内景槃曲批娅娜牵红线缺政荣膺鹗荐沈到圣库胜仗诗室手炉四实停妻再娶铜圆万年吻喇喇小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