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圆的意思、铜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圆的解释

[copper coin] 圆形铜质辅币,清末至抗日战争前通用

详细解释

铜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圆是中国近代流通的一种金属货币,其名称和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汉语大词典》定义“铜圆”为“清末至民国时期铸造的圆形铜质辅币”,区别于传统方孔铜钱。该词由“铜”(材质)与“圆”(形状)构成,体现货币铸造标准化特征。

二、历史沿革 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记载,1900年广东钱局首铸机制“光绪元宝”铜元,直径28毫米,面值“每百枚换一圆”,开创中国机制铜币先河。这种新式货币逐渐取代传统制钱,成为主要流通辅币。

三、形制特征 中国钱币博物馆资料显示,标准铜圆正面为蟠龙纹与纪地文字,背面为面值及年号,采用西方冲压技术铸造,具有规格统一、图案清晰的特点。常见类型包括“十文”“二十文”等面值。

四、流通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显示,1911年全国铜元流通量达200亿枚,但因各省滥铸导致成色下降,1920年后逐步被镍币取代。其流通过程反映了晚清至民国的货币体系变迁。

五、文化延伸 在《辞海》释义中,“铜圆”常与“银圆”并称,构成“银铜双本位”货币体系。民间俗称“铜板”,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民国市井生活的典型意象出现。

网络扩展解释

“铜圆”一词在不同语境下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结合历史背景和实际使用场景详细解释如下:

1.字面含义与货币属性

铜圆是清末至民国时期流通的圆形铜质辅币,无中间方孔,采用机器铸造(机制币)或手工制作。其基本特征包括:

2.历史背景与产生原因

铜圆的诞生与晚清经济危机密切相关:

3.种类与设计演变

4.文化延伸与比喻意义

在成语或文学中,铜圆因材质价值较低,常被比喻为“不值钱的事物”。例如:“他的承诺如铜圆般廉价。”

5.收藏与现状

现存铜圆以机制币为主,手工币罕见且价值较高。部分特殊版本(如山西“贰拾文”无主钱)因历史意义成为收藏热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铜圆版别或经济影响,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历史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傲虐罢黜八洞拜母愁困淳重道程动兵发痒奋庸刮鱼顾惜固阴沍寒嗐声顿脚汗禢儿隳敝昏戾溷揉忽速蒋厉娇狞敬始迥旷捐废局境看不得坤伶累土聚沙两程凉森森六际劘灭排除畔等笸箩抢佯乞归养覰便悫诚羣牧人浮于食容质三柳筲子神仙尉饰外树僞私好四老天高日远庭参痛觉团圆饼推免徒劳无功脱不了屠苏外重小凤团谢郎着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