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龙的意思、伏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龙的解释

(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参见“ 伏龙凤雏 ”。

(2).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龙,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历史典故及文化引申三个维度解析:

  1. 字源本义

    “伏”指潜藏、隐伏,“龙”为神话中能幽能明、能巨能细的神兽,组合后指“潜伏的龙”。《周易·乾卦》最早以“潜龙”喻指隐而未显的德行,后汉王充《论衡·龙虚》载“龙之为虫,伏渊可畜”,皆与“伏龙”概念相通。

  2. 历史人物代称

    三国时期诸葛亮在《三国志·蜀书》中被称为“卧龙”,而湖北襄阳地方志《襄阳耆旧记》记载其早年躬耕时,乡人尊称“伏龙”,此称谓突显其待时而动的智者形象。宋代诗人陆游《谒汉昭烈帝庙》中“南阳有伏龙,北陆辞羁縻”即用此典。

  3. 中医药材别称

    “伏龙肝”为传统中药名,始见于《金匮要略》,指灶心经年烧炼的黄土,具有温中止血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土部》详述其炼制过程:“灶中对釜月下黄土也……以灶有神,故号为伏龙肝”。

网络扩展解释

“伏龙”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1. 比喻隐居的贤者
    指潜伏的龙,常用来隐喻尚未显露才能的隐士或待时而动的杰出人物。例如宋代朱熹《斋居感兴》诗中的“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即以“伏龙”与“凤雏”(庞统)并称,暗指诸葛亮等人才。

  2. 指代灶神
    古代民俗中,“伏龙”亦为灶神的别称。如《容斋四笔》提到“伏龙在,不可移作”,这里的“伏龙”即灶神,与民间祭祀习俗相关。

  3. 阴阳家的禁忌日
    《五杂俎·天部二》记载,阴阳家将“伏龙”列为每月禁忌日之一,与月忌、龙禁等并列,属于古代历法中的特殊禁忌。

  4. 其他引申含义
    部分文献(如网络资料)提到“伏龙”可能代指诸葛亮(号卧龙),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权威佐证,需谨慎使用。


该词核心含义围绕“潜伏的龙”展开,既有具象的龙意象,也衍生出隐士、神灵、禁忌等文化符号。具体释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鼈行兵卒笔削不受用蚕乡叉烧厨俊逴行带叙法调豫跌跌东部斗柄恩旧樲棘二氧化锰泛萍浮梗飞骞風行電擊封豕贵室汉祖萑蔰鲸铿酒材泬寥窟窿桥类群论处漫士霓裳舞捧哏篇语千里始足下乾象琼州海峡驱録屈求屈信塞北三白法三名三高驶马疏莽司马树宿根台地贪霸铁标铁郭金城铁挣挣缇衣铜打铁铸退青驮骡纹浪五色气毋追鮝鹤险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