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大夫松。 唐 李峤 《松》诗:“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参见“ 大夫松 ”。
大夫枝是汉语中对山矾这一植物的古称,属于山矾科山矾属的常绿灌木或乔木。该名称主要源于历史文献记载及植物别名体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植物本义
“大夫枝”指代山矾(学名:Symplocos sumuntia),常见于中国南方地区。其名称最早见于宋代文献,因花形似矾石结晶、香气清雅而得名“山矾”,后衍生出“大夫枝”等别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2卷,第1203页。
名称由来
宋代黄庭坚《山矾花二首·序》记载:“江南野中有一种小白花,木高数尺,春开极香,野人谓之郑花。王荆公尝欲作诗而陋其名,予请名曰山矾……” 因古人将“郑花”与“大夫”官职关联,逐渐演变为“大夫枝”。
来源:黄庭坚《山谷诗集注》(中华书局,2003年)。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60(2)卷(科学出版社,1987年),在线查阅链接。
“大夫枝”在诗词中象征高洁隐逸。如:
“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天上嫦娥人未识,大夫枝上月徘徊。”
——元·王冕《梅花绝句》
来源:《全元诗》第15册(中华书局,2013年)。
部分地方志误将“大夫枝”与“大枫枝”“柘木”混淆,但据《植物名实图考》考证:“山矾,俗呼大夫枝,非柘类也。”
来源: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商务印书馆,1957年)。
“大夫枝”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登泰山时遇雨,避于松树下,后封此树为“五大夫松”。后世以“大夫松”或“大夫枝”代指松树,尤其用于文学作品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参考《史记》原文或相关诗词注解。
薆薆把话白玉盘拔茅邦禄八一勋章惫倦鳖灵不形城陵山鉏鹤从从大楷道路之言导数动身斗百草对不上独秀蛾鬭恩公恩举封号攻坚横牀红拂欢邻会友釂客借麾京峙锦云课僮鹍鹄檑木练要吏科里尹骆驼祥子暝茫磨得开泥墩墩霓虹灯偏注疈事前妻七菱八落瑞图入微捎货舍馆世尊廋索素概讨论塌飒田土頽迁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