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耿耿的意思、耿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耿耿的解释

(1) [be troubled]∶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bright;shining]∶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dedicated]∶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详细解释

(1).烦躁不安,心事重重。《诗·邶风·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隐忧。”《楚辞·远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 洪兴祖 补注:“耿耿,不安也。” 三国 魏 曹丕 《乐府燕歌行》之二:“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唐 李郢 《秦处士移家富春发樟亭怀寄》诗:“离别几宵魂耿耿,相思一座髮星星。” 清 唐孙华 《闻惠研谿明府讣》诗:“耿耿殁犹视,衔痛当何如?”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我素不轻许愿,无端破了一回例,遗我以日夜耿耿的心。”

(2).诚信貌。 汉 刘向 《九叹·惜贤》:“进雄鳩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清 顾炎武 《答次耕书》:“耿耿此心,终始不变!” 茅盾 《脱险杂记》二三:“﹝国6*6*党保安队和正规军﹞有很大可能在敌人面前对游击队来一次‘围剿’,以表示他们对于‘皇军’的耿耿忠忱。”

(3).指一片忠心。 宋 文天祥 《正气歌》:“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明 高启 《沁园春·寄内兄周思谊》词:“莫厌栖栖,但存耿耿,得失区区何足哀。” 季新 《红楼梦新评》:“ 紫鹃 一生心神注於 黛玉 ,惟其於中有耿耿者存,故一语一默一动一止,其精专真挚之意,宛然如见。”

(4).明亮貌。《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李善 注:“耿耿,光也。” 唐 韩愈 《利剑》诗:“利剑光耿耿,佩之使我无邪心。” 宋 苏轼 《梦与人论神仙道术》诗:“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明 方孝孺 《郑氏四子加冠祝辞》:“日之方升,其辉耿耿。愈进而崇,无物不炳。”《红楼梦》第四五回:“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5).显著;鲜明。 唐 戴叔伦 《哭朱放》诗:“人世空传名耿耿,泉臺杳隔路茫茫。” 宋 苏轼 《次韵答袁公济》:“归来读君诗,耿耿犹在目。”《明史·列女传三·石氏女》:“贼拥薪焚之,厥后所焚地,血痕耿耿,遇雨则燥,暘则湿。”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二:“﹝《谷音》三卷,皆 宋 末人诗。﹞知 弘正 以来,此书盖不一刻矣。集中诸人本末,各有耿耿不没者,宜有神物在在护持之也。”

(6).超凡之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山甫》:“ 山甫 诗文激切,耿耿有奇气,多感时怀古之作。”《水浒传》第一回:“明眸皓齿,飘飘并不染尘埃;緑鬢朱颜;耿耿全然无俗态。”《再生缘》第二二回:“耿耿英姿无敌将,堂堂壮志少年郎。”

(7).上升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饯张孝总应令》诗:“层臺临迴涨,耿耿晴烟上。” 前蜀 贯休 《夜夜曲》:“孤烟耿耿征妇劳,更深扑落金错刀。”

(8).高远貌。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日夕望高城,耿耿青云外。”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耿耿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耿耿”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详细含义,结合权威词典解释如下:


一、形容词:形容心中不安、有所牵挂或不能忘怀

  1. 形容心事重重、无法释怀

    指对某件事或某人始终惦记、放不下,常与“于怀”连用。

    例:耿耿于怀(对过去的事难以忘怀,多指不愉快的事)。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引用:> “耿耿: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

  2. 形容忠诚、正直

    指人的品性光明磊落,坚守原则。

    例:忠心耿耿(形容极为忠诚)。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引用:> “耿耿:诚信守节,如‘耿耿忠心’。”


二、形容词:形容明亮或微光闪烁

  1. 指光线微弱但清晰可见

    多用于描写星光、灯光等。

    例:耿耿星河(形容星光闪烁)。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引用:> “耿耿:微明貌,如‘耿耿残灯’。”

  2. 引申为清醒、不困倦

    形容精神振奋,毫无睡意。

    例:耿耿不寐(心中有事,难以入睡)。

    来源:《辞源》修订本

    引用:> “耿耿:不安貌,亦指清醒不眠。”


三、古汉语中的特殊用法

  1. 形容刚直不阿

    常见于文言文,如《楚辞》中“耿吾既得此中正”。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引用:> “耿:光明,正直。‘耿耿’亦表刚直之态。”

  2. 指疾病或不适感

    古义中偶指身体不适,如《诗经·邶风》“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来源:《诗经注析》中华书局


四、常见搭配与成语


“耿耿”的核心含义围绕“心中不安” 与“光明微亮” 展开,既用于情感状态(如牵挂、忠诚),也用于视觉描述(如微光)。其用法从古汉语延续至今,在成语和文学表达中尤为常见。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3.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4.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耿耿”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心中挂怀,烦躁不安

2.明亮、显著

3.忠诚、诚信


综合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出处或用法示例,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薄晩拨乱反治不得违误惭怖草莱棎子黐胶齿牙余慧冲闇舂杵瓷仙词藻翠气蝶戏丰珍高红告终梗野贡谀贵贾滚算寒菜秽裂诘曲借箸代筹疾号疾竖寄宿舍空寂老臣劳平连琐丽巧闷满民謡闹忙泥古蓬弧黔突暖席亲密无间求购嚷喝热突突三易少步杀生诗丐鼠法水扭说法台窣窣贪滑讨绥韬弦田额同尘合污恸怀温香吴冶翔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