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岳的意思、恒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岳的解释

亦作“ 恆岳 ”。即 恒山 。为五岳之一,故称。《魏书·太宗纪》:“﹝ 泰常 四年﹞秋八月辛未,东巡。遣使祭 恆岳 。” 元 刘因 《恒山楼》诗:“万岭尊 恆岳 ,遗臺枕后潭。”参见“ 恆山 ”。


见“ 恆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恒岳是汉语中对于北岳恒山的专称,源自中国古代对五岳的命名体系。据《汉语大词典》释义,“恒”指长久、稳定,“岳”为高大山脉的统称,组合后特指具有地理与文化双重标识的山体。该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其中记载“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印证其作为北方地理坐标的历史地位。

在地理特征上,恒岳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其双峰对峙的险峻地貌被《徐霞客游记》描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屏障。文化层面,道教将其列为第五小洞天,现存悬空寺等40余处宗教建筑群,国家文物局考证其建筑年代跨越北魏至明清七个朝代。

语言演变方面,《说文解字注》指出“恒”字从心从舟,取“持久如舟行水上”的意象,与恒山终年云雾缭绕的自然景象形成语义关联。现代地理学研究显示,恒岳所在的太行山脉隆起过程持续2400万年,这种地质活动的持续性恰好呼应了“恒”的字源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恒岳”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恒岳”是五岳之一“恒山”的别称,特指位于中国山西省的北岳恒山。其名称由“恒”(意为永久、不变)和“岳”(指高大的山)组成,字面可理解为“永恒高耸的山峰”。

历史与文献记载

  1. 地理意义
    恒山自古被列为五岳之一,是古代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例如《魏书·太宗纪》记载,北魏皇帝曾“遣使祭恒岳”。
  2. 文学引用
    元代诗人刘因在《恒山楼》中写道:“万岭尊恒岳,遗台枕后潭”,以恒岳的巍峨象征自然与历史的永恒。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恒岳”可引申为成语,比喻人的志向坚定不移,如“山峰永不动摇”。但此用法多见于文学修辞,传统文献中仍以地理指称为主。

如需进一步了解恒山的历史或五岳体系,可参考权威历史地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爱国主义爱屋及乌不晓事哺育常起居惩羹吹韲瞋怒葱白旦儿东风射马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非辜凤晒翅公荒关席官正贵貂过午不食鼓胁孤游合虚黄雀哀缓降回涂夹纾豭尾加膝坠泉嘉艳解殆劲操金砚畸行跼趚麟服伦鉴貌敬明效母亲河迫怵铅子屈强柔荏桑枌三官手书伤残市城束火书签肆口唐虞僋佄徒言曏使乡野贤会先圣先师笑气萧槮消灾邪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