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言的意思、九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言的解释

(1).九句格言。指 春秋 时 郑国 子大叔 告诫 赵简子 的九句话。《左传·定公四年》:“﹝ 郑 子大叔 卒。﹞ 晋 赵简子 为之临,甚哀,曰:‘ 黄父 之会,夫子语我九言,曰: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唐 杜牧 《归融册赠左仆射制》:“ 太叔 九言,服以行之,终身不倦。” 清 钱谦益 《父季兆原任工部司务赠中宪大夫》:“奉九言於 太叔 ,守以终身。”

(2).用以敬称别人的教诲。 宋 司马光 《谢张丈置酒赐侍》:“九言闻善教,一顾得虚声。”

(3).指一句九字的诗体。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少则三字,多则九言,各体互兴,分鑣并驱。”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三言始於 晋 夏侯湛 ,九言起於 高贵乡公 。”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卷二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言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1. 诗体形式

    九言指由九个字构成的诗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殊体裁。该形式可追溯至《诗经》中的杂言句式,后逐渐发展成独立诗体。例如南朝谢庄《明堂歌》中已有九言尝试,至元代天目山僧人明本确立完整的九言诗结构。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称:“九言诗,始于魏高贵乡公,而谢庄《明堂歌》亦有其体。”

  2. 历史典故

    《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叔向以“九言”劝谏郑国子产,特指九句治国箴言:“始基、改纪、务德、安民、和众、丰财、诘奸、禁暴、戢兵。”此典故被《汉语大词典》列为“九言”词条的重要义项。

  3. 数理象征

    在传统文化中,九为阳数之极,《周易·乾卦》以“九五”喻至尊之位。《说文解字》释“九”为“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故九言亦隐含极致、完备的哲学意蕴,常见于古代典籍的礼制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

“九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九言”字面指由九个字组成的言辞,强调语言的精炼与深意。


二、具体解释

  1. 九句格言
    源自《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大叔(游吉)曾向晋国赵简子提出九条告诫,包括:

    无始乱,无怙富,无恃宠,无违同,无敖礼,无骄能,无復怒,无谋非德,无犯非义。
    这九条被称为“九言”,后世常用于形容治国或处世的准则。

  2. 对他人的敬称
    在文学作品中,“九言”可代指他人的教诲。例如宋代司马光《谢张丈置酒赐侍》中“九言闻善教”,即表示对张丈教导的敬重。

  3. 诗体形式
    指一句九字的诗歌体裁,最早见于南朝萧统《文选·序》的记载,但实际创作较少。唐代后偶有尝试,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提到“九言起于高贵乡公”(曹魏时期)。


三、使用场景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左传》原文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额侯北路鞴鹰哺禄常不肯坼堠词科粗笨簇新戴大帽子霮濧點頭咂嘴吊国东流东流西上度古愕眙飞米转刍分风劈流風諭黼绘附枕诰籙革役工业国广成传卦文诡欺和旨后己慁慁夹和鲛帐嘉议激磁稽顿龛居可人泪目丽葩流贬鲁经民狱抿嘴南学骠国求仁得仁戎骑戎棨山嵌牲豭舍帐司马昭之心天鹅绒调光挺押问目五大夫无容赘言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