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 庐山 的别名。《陈书·文学传·张正见》:“属 梁 季丧乱,避地於 匡俗山 。”详“ 匡俗 ”。
“匡俗山”是一个具有历史渊源的地理名称,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匡俗山”是江西庐山的别名,这一说法最早见于《陈书·文学传·张正见》的记载:“属梁季丧乱,避地於匡俗山。”。名称中的“匡俗”与传说人物匡俗先生相关,相传他曾在庐山修道,因此山以人得名。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匡扶正义,抵制世俗之风”,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其他词语混淆,需谨慎采用。
该词多用于文史领域,尤其在涉及庐山历史别称或南朝文学研究时出现,日常使用频率较低。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陈书》原文或地方志文献。
《匡俗山》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清除、改正世俗风气的人或事物,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匡俗山》由“匚”、“个”、“山”三个部首组成,总共有10画。
《匡俗山》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杨慎《洪范》:“匡庚俗,泰初治明,扶庸都举。”意为纠正世俗,治理时弊,推进社会进步。
繁体字为「彊俗山」。
古时候汉字写法为「強俗山」。
他的言行宽纵,不符合社会道德,需要有人来匡俗山。
匡正、俗气、山清水秀。
纠偏、正风肃纪。
助纣为虐、加深陋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