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刁斗。 清 周亮工 《海上昼梦亡姬成诗》之六:“莫忆房中调緑綺,犹闻塞上击金鐎。”参见“ 刁斗 ”。
金鐎是古代中国一种用于温酒的青铜器皿,具有独特形制与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指青铜材质。古代“金”常泛指金属,特指青铜(如《说文解字》:“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强调器物材质贵重。
形声字,从“金”部,“焦”声。本义指带流的温酒器(《说文解字·金部》:“鐎,鐎斗也”),其形制特征为三足、有柄、口部带流(倾注嘴)。
三足圆腹,一侧设长柄,口沿延伸出鸟喙状流(《中国青铜器综论》)。常见于汉晋时期,多饰弦纹或兽纹。
用于温酒或药汤(《西京杂记》载“温酒鐎”),类似现代温酒壶。底部三足便于架火加热,流口便于倾注液体。
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铜鐎壶”(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其铭文自名“鐎”,印证文献记载,器形与“金鐎”特征一致。
“金鐎”在南北朝后逐渐演变为“鐎斗”,功能扩展至军中炊具(《唐六典》载“夜鸣鐎斗”以警夜),宋代以后消失。其名称与形制反映了古代温酒器皿的工艺演变及生活习俗。
参考资料
“金鐎”一词可能与“金鈚”或“金鎞”存在字形或含义上的关联,但现有资料中未直接提及“金鐎”的具体解释。以下结合相关词义进行推测性分析:
字形关联与通假可能性
根据和,“金鈚”与“金鎞”为同源词,均指古代治眼病的金属工具,形如箭头,用于刮除眼膜()。而“鐎”在古籍中多指三足炊具,与“鈚”“鎞”字形差异较大。推测“金鐎”可能是特定文献中的通假写法,或因字形相近产生的讹误。
可能的词义解释
使用建议
由于“金鐎”在现存文献中缺乏明确记载,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含义。若为学术研究,需进一步核查《说文解字》《广韵》等字书,或考证相关古籍用例。
该词可能为“金鈚/鎞”的异写形式,具体定义需更多文献佐证。
倍百参奉沧凉成证谶术愁惛蒓羹促忙促急丹素盗徒打旋罗电怒跌荡不拘蝶化繙援腐木岪郁泔鱼公筵何须洪水惠色回乡偶书惠州甲革家翁鹡鸰科津送金翼窘蹶肌质均和口袋阵兰新铁路联句离舍龙骧虎跱率从履谦蛮估马尾松弭除墨幪那边瓯子弃笔沁凉穷极秋宪凄悒三鱓神注谁寻四至八到蒐田俗韵泰山不让土壤五尺之童详签仙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