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 廬山 的别名。《陳書·文學傳·張正見》:“屬 梁 季喪亂,避地於 匡俗山 。”詳“ 匡俗 ”。
“匡俗山”是一個具有曆史淵源的地理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匡俗山”是江西廬山的别名,這一說法最早見于《陳書·文學傳·張正見》的記載:“屬梁季喪亂,避地於匡俗山。”。名稱中的“匡俗”與傳說人物匡俗先生相關,相傳他曾在廬山修道,因此山以人得名。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匡扶正義,抵制世俗之風”,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與其他詞語混淆,需謹慎采用。
該詞多用于文史領域,尤其在涉及廬山曆史别稱或南朝文學研究時出現,日常使用頻率較低。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陳書》原文或地方志文獻。
《匡俗山》是一個成語,指的是清除、改正世俗風氣的人或事物,以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匡俗山》由“匚”、“個”、“山”三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0畫。
《匡俗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楊慎《洪範》:“匡庚俗,泰初治明,扶庸都舉。”意為糾正世俗,治理時弊,推進社會進步。
繁體字為「彊俗山」。
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強俗山」。
他的言行寬縱,不符合社會道德,需要有人來匡俗山。
匡正、俗氣、山清水秀。
糾偏、正風肅紀。
助纣為虐、加深陋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