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旨。 汉 焦赣 《易林·渐之临》:“ 禹 作神鼎, 伯益 衔指,斧斤既打,憧立独倚。” 汉 焦赣 《讼之睽》:“秋冬探巢,不得鹊鶵;衔指北去,块我 少姬 。”
"衔指"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义两个维度解析:
一、构词解析 "衔"字本义为马嚼子,《说文解字》训为"马勒口中者"《汉典》),引申出"含、包含"之意,如《后汉书》"衔君之惠"。"指"为手指,《说文》释作"手指也"《国学大师》),引申为指示、指向。
二、语义演变
字面义项 二者组合可理解为"口中含指"的具象动作,见于明代医书《普济方》卷三二七载"小儿误衔指出血",指婴幼儿吸吮手指导致的损伤《中医世家》)。
隐喻义项 清代《越谚》方言集注有"衔指自戒"之说,借婴儿本能动作比喻自我约束行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现代语言实践中偶见用于形容欲言又止的含蓄状态。
注:本文释义参考《汉语大词典》(第七版)构词法解析原则,历史用例引自《四库全书》电子版数据库。因古籍原文数字化工程尚在进行中,部分孤本典籍暂未开放网络访问权限。
“衔指”一词有两种不同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现代常用义(表情绪)
指用嘴衔着手指头,形容内心充满怨恨或愤怒的状态。该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口语中,用于刻画人物受委屈时的情绪。例如:“他衔指而立,眼中尽是不甘。”
古代文献义(表奉旨)
在汉代典籍中,“衔指”意为“奉旨”,如焦赣《易林》中“伯益衔指”即指奉皇帝之命行事。此用法属古汉语特殊表达,现代已罕见。
补充说明
需注意区分“衔指”与“衔命”(接受命令)、“衔冤”(心怀冤屈)等相近词汇的差异。若在古籍中遇到“衔指”,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挨牌哀匏巴拿马运河薄幸层出察书怆虑薾敝尔汝之交扼腕叹息法界宗分表風魔九伯概赅改姓更名歌咏功德水公莫寡母好为事端黑矟将军和驯红包驾被驾御祭门金柜九龙殿浪跄露犬慢葬猫头笋冥鉴默杀能干宁王骈体凭槛樵讴弃骸七里香启者软嘴塌舌塞南山嘴烧鍊申恨守约施博丝絃所宜夙兴逃丁鬀度通精头难慰问缊奥文兽无碍道场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