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金契的意思、金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金契的解释

指刻有誓文的契券。 唐 权德舆 《题江畔旧居》诗:“平生断金契,到此泪成双。”《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 异牟寻 ﹞乃发兵攻 吐蕃 使者杀之,刻金契以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金契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法律属性的复合词,指古代以金属为载体制作的契约文书,主要用于土地、房屋等重大财产的买卖或抵押交易。该词由“金”与“契”二字构成:“金”指金属材质,体现契约的贵重性与保存价值;“契”则指双方约定的凭证文件。

从文献记载来看,金契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律疏议》关于不动产交易的规定,其中明确要求“田宅交易,必立市券,谓之金契”。其制作工艺包括在金属板上镌刻交易双方姓名、标的物信息及见证人签章,部分实物可见于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记录的官府备案制度。

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金契具有三重法律效力:一是作为物权转移的法定凭证,二是缴纳契税的完税证明,三是官方登记备案的强制性要求。明代《大明律》更明确规定“凡典卖田宅不税契者,笞五十,仍追契内价钱一半入官”,印证了金契在传统法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网络扩展解释

“金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金契”指刻有誓文的契券,通常以金属(如黄金)为材质,象征庄重与不可违背的承诺。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贵重材质和书面形式强化契约的约束力。

结构与出处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盟约、外交或重要协议中,如民族归附、军事结盟等,强调契约的正式性与权威性。

补充说明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其解释为“成语”,但主流权威词典及古籍文献均以“契券”为释义,可能因语境差异产生不同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白札子布萨布散出超盗名欺世大势所趋动如参商发恨防护林繁盛番子符篆该广规矩镜滚边锅伙槐芽饼华清池温泉贿币辉荣昏疲金飙荆牛禁闺冀阙急躁讥责寇贾扣綉掠卖良夜连环策捩柁凛气廪收林樾柳蚕卖舌马陵之战没完难友牛衣夜哭抛泊淜犇蟛蚏洽和契爱侵淩弃卧乞与圣泉生田蛇入竹筒﹐曲性犹在失粘刷拉书槅子天星廷逆巍蟠物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