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楷书吏的意思、楷书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楷书吏的解释

专用楷隶誊抄古文书籍的官吏。 晋 代始置。 宋 高似孙 《纬略·楷书》:“广内置楷书吏,自 晋 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楷书吏是一个复合词,源于中国古代的书法与官僚体系结合,特指在官府中专门负责用楷书书写官方文书的官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结合权威来源进行阐述。

楷书,作为汉字书法的一种主要风格,起源于汉朝,成熟于唐朝,以笔画规范、结构端正著称,被视为标准书写体。根据《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楷书强调“笔法工整、易于辨识”,常用于官方文件和典籍抄录,体现了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来源:汉典网,链接:http://www.zdic.net/z/1a/js/6977.htm)。

吏,在古代汉语中,指官僚体系中的低级官员或文书人员,负责行政、记录和文书处理等工作。《汉语大词典》将吏解释为“官府中的小吏或差役”,其角色多涉及日常文书管理和档案整理(来源:汉典网,链接:http://www.zdic.net/z/1a/js/5384.htm)。

结合二者,楷书吏专指那些在官府机构中,以楷书技艺为核心,从事公文书写、奏章抄录或档案管理的专职官吏。这一角色在唐宋时期尤为突出,反映了书法艺术与行政效率的结合。例如,在唐代,楷书吏需精通楷法,确保官方文书的清晰与权威,避免因书写潦草导致误解。历史文献如《唐书》中记载,此类官吏多经严格选拔,以维护政府文书的规范性(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历史大辞典》)。

总之,楷书吏不仅是一个职业称谓,还承载了文化传承的功能,凸显了楷书在官方文书中的标准化作用。其定义综合了书法技艺与行政职责,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楷书吏”一词有两种不同角度的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演变来理解:

  1. 历史官职解释
    指晋代设立的专职誊抄官员,负责用楷隶字体誊录古籍文献,确保文本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一职务体现了古代对文字书写的重视,如宋代高似孙《纬略·楷书》记载:“广内置楷书吏,自晋始。”

  2. 成语化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文书官员写字工整规范、工作认真负责。此用法侧重借“楷书”的端正特点,比喻官员严谨的文书处理态度。


补充说明

建议进一步查阅《纬略·楷书》或《汉书·艺文志》等古籍获取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渖办取包虎编校表里相符逋租国长安米贵冲齓锄耨打脊大走豆粉废锢废务氛埃风魔风义粉絮关牡规责贿赂公行鹄矶贱技焦虑极赏箕帚之欢捐背举业馈岁两眼一抹黑辽参理茬儿砺齿貍裘栾睃禄胙马官马屠泥脚杆屏风草品藻捊取期克软下疳濡翰沙鸨升堂拜母胜义示飨赎折蒜押头油讬赏拖玉万国为善危时温明县传闲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