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屏风草的意思、屏风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屏风草的解释

亦称“ 屏风格 ”。犹言屏风儿。 明 方以智 《通雅·释诂一》:“屏风格,词头式也。 汉武帝 令 相如 视草。 唐 以后除命皆有词头,其制敕有底、有宣、有案详、书札类。《博物志》: 太原 以北生屏风草,依岸而生。故帖旧文属稿者曰屏风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屏风草”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一、文学/历史术语

  1. 文书草稿的代称
    源自明代方以智《通雅》,指古代文书起草的格式或草稿,类似“词头式”。唐代后官方文书常以“屏风草”指代未定稿的文书底本,因太原以北生长的屏风草依附岸壁生长,被引申为依附旧文修改的草稿。

二、植物学含义

  1. 唇形科药用植物
    屏风草(学名:Scutellaria orthocalyx)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紫花地丁、小黄芩等。
    • 形态特征:茎直立,高6-25厘米,叶片卵圆状披针形,花冠蓝紫色,多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海拔1200-2300米的草坡或松林。
    • 药用价值:全草入药,性凉味苦辛,可消炎退热、解毒消肿,主治急慢性胃炎、痈疽肿毒、疥癣等。

三、其他解释

  1. 成语中的比喻(较少见)
    部分词典(如)提到其比喻“背后默默支持的人”,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或高频文献,可能为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该词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常见为植物或历史文书术语。若需深入探讨,可参考《通雅》古籍或中药学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屏风草的意思

屏风草(píng fēng cǎo)是一个成语,意为“用作屏挡遮荫的矮小植物”。它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有用的人或事物,尤其是在故事或文学作品中。

屏风草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屏风草的拆分部首为尸、艹和禾,共有16个笔画。

屏风草的来源

《屏风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九年》一书中。它的意思是种植在屏风背后的草,既可当作屏风使用,又能提供遮荫。

屏风草的繁体字

屏风草的繁体字为屏風草。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屏风草的写法较为繁琐,其中“草”字形态较为复杂,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

屏风草的例句

1. 他虽然平凡,但在困境中发挥了屏风草般的作用。

2. 老师常常用他作为班级里的屏风草,默默地帮助其他同学。

屏风草的组词

屏风、草地、低草、绿草等。

屏风草的近义词

庶人、默默无闻的人、平凡的人等。

屏风草的反义词

高山、香炉、明珠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