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末相互馈赠。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彼中以鱼曝乾,岁底至京,与黄羊雉兔,同为馈岁之珍。”《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 惠都护 遣弁賷书来馈岁。”
餽歲:岁末相互馈赠。餽,通“ 馈 ”。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 宋 苏轼 《岁晚思归寄子由》诗序:“岁晚相与餽问,为餽岁。”一本作“ 馈岁 ”。
“馈岁”是中国古代岁末相互馈赠礼物的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宋代及之后的部分时期。以下是详细解释:
“馈岁”指年终时亲友邻里互赠礼物,表达对彼此一年互助的感谢及新年祝福。该词中“馈”通“馈”,意为赠送。
晋代起源
最早记载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说明蜀地已有此俗。
宋代发展
苏轼在《岁晚思归寄子由》诗序中明确提到:“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并在《馈岁》诗中描绘了民间互赠鲤鱼、野兔等礼物的场景,富人用华美绣品,贫者则赠舂磨的谷物。
清代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和林则徐日记中均有提及,说明此俗延续至近代。
提示:若需完整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苏轼诗集等来源。
馈岁是一个表示向年岁馈赠的词语,也可表示岁月流转的意义。
馈:组词部首为食,总共有12个笔画。
岁:组词部首为止,总共有13个笔画。
馈岁一词经常出现在中国农历新年的祝福语中,寓意给予岁月馈赠和祝福。
馈岁的繁体形式为賞歲。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馈和岁的写法偶有变化。馈的古字形为饋,岁的古字形为嵗。
1. 我们用心馈岁,在新年时送贺卡给亲朋好友。
2. 随着新春的到来,我们馈岁祝福,希望来年一切都顺利。
馈送、岁月、岁月静好、岁月如梭
赠岁、贺岁
倾岁、送走
黯澹便赖标明藏锋産母澈亮诚纯船梯茨檐诞澁蹈刃答塞帝策弟长厎告斗芳敦煌市二帝風舉雲摇冯嬺当熊佹辩孤迥骇胆欢呼雀跃环宇花式画札秽羶佳绝贱易鲛鳄交交关关寇盗敛财历陵铃镊露台之産马伯六煤烟藐姑驽痾披襟解带倛丑蹊壑青石勤直碕嶔肉刺手舞足蹈丝桐退缩兔阙完复王役危崖消仆习弊西佛爷洗练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