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馈岁的意思、馈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馈岁的解释

岁末相互馈赠。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彼中以鱼曝乾,岁底至京,与黄羊雉兔,同为馈岁之珍。”《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 惠都护 遣弁賷书来馈岁。”

餽歲:岁末相互馈赠。餽,通“ 馈 ”。 晋 周处 《风土记》:“ 蜀 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 宋 苏轼 《岁晚思归寄子由》诗序:“岁晚相与餽问,为餽岁。”一本作“ 馈岁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馈岁是中国传统年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岁末年终之际互相馈赠礼物或食物的行为。该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承载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文化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馈”意为“赠予”,“岁”指“年岁”,合指年末互赠以表祝福的礼俗。

从民俗学角度分析,馈岁包含三层核心意义:

  1. 情感联结:通过互赠年礼维系亲友关系,《中国民俗文化》记载,宋代文人苏轼曾作《馈岁》诗,描述“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印证其社交纽带作用。
  2. 祈福象征:所赠物品多含吉祥寓意,如清代《燕京岁时记》所述,北方以枣、柿、核桃等“杂果穿之”作为馈岁盘,取其“早事如意”谐音。
  3. 时间仪式:馈赠行为具有岁时节令的仪式感,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正月元旦,焚香烛,拜天地祖宗,后拜尊长,亲朋交拜,谓之馈岁”,体现年节时序的过渡意义。

现代民俗研究显示,这一习俗在广东、福建等地仍以“送年货”“派利是”形式延续,其文化内核与古代一脉相承。

网络扩展解释

“馈岁”是中国古代岁末相互馈赠礼物的传统习俗,主要流行于宋代及之后的部分时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馈岁”指年终时亲友邻里互赠礼物,表达对彼此一年互助的感谢及新年祝福。该词中“馈”通“馈”,意为赠送。

二、历史渊源

  1. 晋代起源
    最早记载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说明蜀地已有此俗。

  2. 宋代发展
    苏轼在《岁晚思归寄子由》诗序中明确提到:“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并在《馈岁》诗中描绘了民间互赠鲤鱼、野兔等礼物的场景,富人用华美绣品,贫者则赠舂磨的谷物。

三、习俗特点

四、文献记载

清代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和林则徐日记中均有提及,说明此俗延续至近代。

提示:若需完整文献原文,可参考汉典、苏轼诗集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手反裘报呈彩牃擦掌磨拳城臯嚫珠垂垂莼菜待臈蟷蜋澹漠担误低头哈腰番塞反演寡虑寡信轻诺规费隺料澒洞黄罗帔回许豆魂魄颊颧结婚证书镜奁井磑谨恪嵇向军用克敌空心大老夔襄枯泪枯枝败叶怜察鹿蹄买宴眉头眼后摩罗鸟帑乾菜千室长情调青凌台亲朞券剂柔功生尘申重受进庶弟曙后星孤耸诚嵩丘特刊田主乌光小住谿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