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评;鉴定。《汉书·扬雄传下》:“爰及名将尊卑之条,称述品藻。” 颜师古 注:“品藻者,定其差品及文质。”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如 班 氏之《古今人表》者,唯以品藻贤愚,激扬善恶为务尔。” 宋 梅尧臣 《次答黄介夫七十韵》:“好论古今诗,品藻笑 钟嶸 。” 章炳麟 《论式》:“人自以为 杨鎦 ,家相誉以 潘 陆 。何品藻之容易乎?”
品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指对人物、作品或事物的品评与鉴定。该词最早见于汉代典籍,《汉书·扬雄传》记载班固评价扬雄作品时言“雄之自序云尔,品藻如左”,意指对文学成就的分级评述。从词源学角度分析,“品”字本义为区分等级,《说文解字》释作“众庶也”,后引申为鉴别;“藻”原指水草纹饰,《尔雅》训为“华采”,转义为修饰性言辞,合称即指通过华美言辞进行等级评定。
在传统文论体系中,品藻包含三个维度:
该术语在当代语言运用中仍具生命力,《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评论(人物、作品等)并鉴定其优劣”,保持着从汉代延续至今的核心语义。需要注意的是,品藻不同于普通评价,特指在专业体系内进行的系统性价值判断,这使其成为连接古典文论与现代批评理论的关键术语。
“品藻”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对人物德行、才能等进行鉴别和评论,带有等级划分或文质评价的意味。例如《汉书》提到“称述品藻”,即通过品评人物来区分其高下。
历史用法
古代文献中常用于描述对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的评价,如《南齐书》中“品藻人才”即指对人才的分类评述。唐代刘知几的《史通》也提到“品藻贤愚”,强调对善恶的评判。
现代延伸
可泛指对事物的评论,如“品藻古今”指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性分析。
指一种浮萍科植物,学名Lemna trisulca,主要特征包括:
该词需结合语境理解:在人文领域侧重“评价”,如“重品藻”指重视人物品评;在植物学中则特指一种水生植物。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植物学资料。
安祥拜阴寿宝瓶座边丁徧游不足为外人道也财择成寐尺籍伍符纯然刺背刺诗大葱沸泻風信旗奋讨负官改嘴槁衲贵习黄梅时节护腊火上弄冰凌家隆蹇策疆毅脚户嘉穗戒难禁不过计偫踡伏老倒捞漉镣靠陵谷骊虬立少观多搂带米线能牙利齿黏煎签堤千万寿宂漫襦帼如兄勝概省鉴世调筮席私僻天瑞痛疾顽磁未风先雨武状元仙人箓霞岫谐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