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濡翰的意思、濡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濡翰的解释

谓蘸笔书写或绘画。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终夜不遑寐,叙意於濡翰。” 晋 陆机 《文赋》:“始躑躅於燥吻,终流离於濡翰。” 唐 李咸用 《谢友生遗端溪砚瓦》诗:“寻常濡翰次,恨不到 端溪 。” 唐 皇甫冉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诗:“濡翰生新兴,羣峯忽眼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濡翰

“濡翰”为古汉语复合词,由“濡”(沾湿、浸润)与“翰”(原指鸟羽,后引申为毛笔)组合而成,本义指用毛笔蘸墨的动作,后扩展为执笔书写或创作诗文的代称。其释义与用法如下:


一、字义解析

    • 《说文解字》释为“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漯”,本义与水相关,引申为“沾湿”“浸润”。
    • 如《诗经·邶风》中“济盈不濡轨”,即取“沾湿”之意。
    • 来源:《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清刻本)。
    • 《说文解字》载:“翰,天鸡赤羽也”,本指锦鸡的赤色羽毛。因古代以禽羽制笔,故“翰”代指毛笔,后衍生为“文辞”“书信”之义。
    • 如《文选·曹丕〈与吴质书〉》中“挥翰墨以奋藻”,即以“翰”指代笔墨。
    • 来源:《说文解字》卷四(中华书局影印本)。
  1. 复合义“濡翰”

    • 结合二者,指毛笔蘸墨的动作,强调书写前的准备,后成为文学创作的雅称。
    • 如《文心雕龙·神思》云:“濡翰而挥,沥辞以献”,喻指倾注心血于笔墨。
    • 来源:刘勰《文心雕龙》(周振甫注本)。

二、典籍用例

  1. 魏晋南北朝文献

    • 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其中“含毫”与“濡翰”意近,均指执笔凝思之态。
    • 来源:萧统《文选》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2. 唐代诗文

    • 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濡翰生新兴,群贤忽崇替”,以“濡翰”喻文思涌动。
    • 来源:《李太白全集》卷十九(王琦注本)。

三、文化意涵

“濡翰”不仅为动作描写,更承载文人以笔墨抒怀的象征:


四、权威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濡翰”为“谓蘸笔书写或绘画”,引《晋书·文苑传》例证。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注“翰”为“笔,毛笔”,“濡翰”即“以笔蘸墨”。


“濡翰”凝练了古代文人的书写仪式与创作精神,其释义扎根于字源演变与经典文献,是汉语雅言传统的生动体现。

网络扩展解释

“濡翰”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指蘸湿毛笔进行书写或绘画的动作。其中“濡”意为润湿,“翰”指毛笔或文字。例如,晋代陆机在《文赋》中写道“终流离於濡翰”,即描述执笔书写的过程。

二、引申含义(成语用法)

形容书法意境:作为成语时,特指书法墨迹柔和洒脱、意境深远,常用于赞美优秀的书法作品。据传这一用法与王羲之的典故相关:他在书写时,鹅翅意外触墨,使墨迹呈现自然流畅之美,后人遂以“濡翰”形容高妙的书法技艺。

使用场景

  1. 文学描述:用于诗文中指代书写行为,如唐代皇甫冉诗句“濡翰生新兴”。
  2. 艺术评价:在书法鉴赏中,称赞作品笔法飘逸、富有神韵。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与取名相关的引申义(如“坚强勇敢”)属于现代扩展用法,与原始含义关联较弱。

别人正在浏览...

备盛布拉格伧夫吃水楚珪畜生刺孔大马金刀黮闇胆寒发竪电力机车抵遏抵极風潮附权跗跖宫后共张挂瓦跪伏横顺洪河黄妖花嘴利舌豁宿贱同叫绝击戛谨禀抗夺焜燿老拳怜愍鳞切褵依隆平鹿衔虏子逆女努膊朋类扑噜踥蹀绮井清渟清样请政丘荒身后识方干十人九慕説是弄非松风操缩头鯿天意挑拣吐属外壕文刺仙峰寺瞎天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