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禄胙的意思、禄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禄胙的解释

见“ 禄祚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禄胙(lù zuò)是汉语中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古代君主祭祀后分赐给臣下的祭肉,后引申为君主赐予的福禄与恩宠。该词由“禄”(俸禄、福气)与“胙”(祭祀用的肉)组合而成,承载着礼制与政治象征的双重内涵。以下从词义、文化背景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详解:


一、本义解析

  1. 祭肉赏赐

    “禄胙”本指天子或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后,将祭肉分赐有功之臣的行为。此肉称为“胙”,象征神灵所享之福转移至臣子。《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天子有事,胙焉。”杜预注:“事,祭事也;胙,祭肉。”此制体现“神享君赐,臣承天禄”的礼法思想。

  2. 福禄恩宠

    因祭肉代表神授福分,“禄胙”引申为君主所赐的爵禄、权位及恩宠。《汉语大词典》释:“禄胙,犹福禄。”如《后汉书·祭祀志》言“受禄胙于天”,即以“禄胙”喻天命所授的统治合法性。


二、文化内涵

  1. 礼制象征

    分胙制度是周代礼乐体系的核心环节。《周礼·春官·大宗伯》规定:“以脤膰之礼,亲兄弟之国。”郑玄注:“脤膰,社稷宗庙之肉。”赐胙既是政治联盟的仪式,亦强化君臣等级秩序。

  2. 天命观念

    君主以“禄胙”为媒介,将神权与君权结合。《礼记·祭统》强调:“胙之,所以报福也。”臣子受胙即获天命背书,如《史记·晋世家》载周襄王赐晋文公“秬鬯圭瓒,弓矢千,彤弓矢百,秬鬯一卣”,其中“胙”为重要信物。


三、典籍例证

  1. 《左传》

    僖公九年载:“王使宰孔赐齐侯胙……且有后命:无下拜!”齐桓公受周王赐胙而不必跪拜,标志其霸主地位获天子认可。

  2. 《国语·齐语》

    管仲谏齐桓公:“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故天下诸侯罢马以为币,缕纂以为奉,鹿皮四分,诸侯之使垂櫜而入,稛载而归。”韦昭注:“稛载,受禄胙而归也。”反映赐胙维系诸侯朝贡体系。


四、语义演变

“禄胙”在汉代后渐少用,其概念融入“分胙”“赐胙”等词。唐宋诗词偶见其遗韵,如韩愈《元和圣德诗》“胙以夏社”,承袭古义。明清方志中仍有“颁胙”“散胙”记载,多指民间祭祀后分食祭肉之俗。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禄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ù zú,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使用场景

常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讨论中,形容官员的职务待遇。例如:

补充说明

  1. 历史背景:古代官员的“禄胙”不仅是经济来源,也象征社会地位,部分朝代会根据官职等级调整禄胙标准。
  2. 现代用法: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历史研究、文学作品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代官制辞典》或相关历史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及笔洗不但常朝常名常选赤车翠杓脞言达成大早计雕年鼎定底墒咄嗟便办独树一帜風癩風鈴风险资金干子跟止乖枉官势鼓橐海洋监视卫星汉武托孤猴刺脱惠恤浑箇降宣降挹键盘乐器挢发斠改鹪螟沮薄闶闳岿然独存流民鸾驾騄耳率天美寳美梦暖融融潜潜日短如下塞蔽时育水火之中蜀雓啕嘑桃华甜叶菊铜梗王考悟禅宵床销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