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复的意思、蠲复的详细解释
蠲复的解释
免除赋税或劳役。《后汉书·贾琮传》:“ 琮 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復傜役。”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可蠲復近墓五家,长给洒扫。” 清 冯桂芬 《苏太义园记》:“余居户部,閲天下赋籍,见各直省以义园蠲復者,无虑百十处。”
词语分解
- 蠲的解释 蠲 ā 除去,免除:蠲除。蠲免。 显示,昭明:“惠公蠲其大德”。 古同“涓”,清洁。 古代称一种多足虫。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复的解释 复 (①复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复。往复。 回答,回报:复命。复信。复仇。 还原,使如前:复旧。复婚。复职。光复。复辟。 再,重来:复习。复诊。复审。复现。复议。 许多的,不是单一的:重(巒 )
专业解析
蠲复(juān fù)是汉语中的一个古语词,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特指免除赋税和劳役的复合政策或行为。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 蠲 (juān):本义为“清除”、“除去”,引申为免除、减免,尤其指免除租税、债务等。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蠲除肉刑”的记载。
- 复 (fù):在此语境下,指免除劳役或赋税。古时百姓需承担徭役(无偿劳动),免除徭役也称为“复”。《汉书·高帝纪上》有“复勿租税二岁”的用法。
“蠲复”合义:
指同时免除百姓的赋税(租税)和徭役(劳役)。这是古代帝王或官府在特定时期(如新帝登基、发生自然灾害、战争结束或为了体恤民情)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惠民、安民政策。
用法与语境:
- 常出现在诏书、史书、政论文章中,作为朝廷德政的体现。
- 例如:
- 《后汉书·殇帝纪》记载:“郡国被蝗伤稼十五以上,勿收今年田租;不满者,以实除之。… 其有被害者,勿收口赋及更、算。… 诏蠲复之。”
- 《宋史·食货志》有关于灾后“蠲复”的记载。
- 唐代陆贽的奏议中也常提及“蠲复”以苏民困。
“蠲复”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复合词,专指古代政府免除百姓赋税和劳役负担的政策或行为,是体现“仁政”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167页):对“蠲复”有明确释义:“免除赋税或劳役”。 可参考其官方在线版或权威出版社版本。
- 《辞源》(修订本):对“蠲”和“复”的单独释义清晰,组合义自明。商务印书馆出版。
- 《古代汉语词典》:收录该词条并解释。商务印书馆出版。
- 《后汉书·殇帝纪》:提供了该词在史书中的实际用例。中华书局点校本或古籍数据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 《宋史·食货志》:记载了宋代关于蠲复的政策和实践。中华书局点校本或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蠲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免除赋税或劳役,常见于历史文献中的行政措施描述。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 词义:指官府通过行政手段,对特定地区或人群免除赋税、徭役等义务。该词由“蠲”(意为免除、除去)和“复”(意为恢复、免除)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政策减轻民众负担。
文献例证
- 《后汉书·贾琮传》:
记载贾琮在任时“蠲复傜役”,即免除百姓的徭役,以恢复生产和社会稳定。
- 南朝宋·傅亮《为宋公修楚元王墓教》:
提到“蠲复近墓五家”,指免除墓地附近五户人家的赋税,使其专职洒扫维护。
- 清代冯桂芬《苏太义园记》:
记载全国以义园名义申请免除赋税的案例多达百十处,体现“蠲复”在历代的广泛应用。
延伸理解
- 适用范围:除赋税和劳役外,部分文献(如)提到可能涉及恢复职位、名誉等,但此类用法缺乏权威文献直接例证,需谨慎采信。
- 现代意义:该词已罕用于日常语境,但在历史、文学研究中仍有价值,可体现古代社会治理特点。
“蠲复”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免除赋税或劳役的政策行为,其权威释义及例证集中在历史典籍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后汉书》《宋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治霸强备用金避役持斋跢伫大人家调体断臂燃身遏密阨险翻板干谒干元管顾雚觔诡谋汉麻宏浚弘赡黄账甲坼箭箙将事截夺击缶敬辞句无考评空桐宽待老泪纵横量具连钱马烈酷礼贤下士利欲鹭堠露颗落后虏使埋头顾影奈缘拍拖骈骨扑咚咚侨胞起路请火衾帏契帖缺齧然赤上下同门善善恶恶式望梳雪曈昽湘勇小有清虚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