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湘勇的意思、湘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湘勇的解释

即 湘军 。参见“ 湘军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湘勇是清代晚期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特指由湖南籍官员曾国藩创建并统领的军事组织,后发展为“湘军”的核心力量。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背景及文化影响三方面解析:


一、词典释义与基本概念

湘勇(Xiāng yǒng)为复合词:

《汉语大词典》定义其为:“晚清时期湖南地方招募的乡勇,后成为湘军的主体。” 其性质属地方团练武装,以地域性(湖南)和临时募兵制为特征 。


二、历史背景与军事作用

  1. 起源背景

    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清廷八旗军无力镇压。曾国藩奉旨于湖南组建地方武装,初称“湘勇”,以儒家伦理为治军思想,强调“忠义血性” 。

  2. 组织与影响

    湘勇采用“兵为将有”的私兵制,士兵多招募自湖南农民,将领以书生为主。其战术注重稳扎稳打,1854年湘潭之战首捷后,逐步扩编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核心力量 。

  3. 历史评价

    罗尔纲在《湘军兵志》中指出:“湘勇之兴,实为清代兵制转折点”,标志中央军事权下移至地方督抚,深刻影响晚清政治格局 。


三、文化符号与语言衍伸

  1. 地域身份象征

    “湘勇”承载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清末文献常以“湘人果敢”关联其战斗力,如王闿运《湘军志》称:“湘军之强,半由勇毅” 。

  2. 词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湘勇”已脱离军事范畴,转为湖南地域文化的历史符号,常见于近代史研究及地方志文献,如《湖南省志·军事志》专章记述其沿革 。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卷7,页1023
  2. 茅海建《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三联书店,2011)
  3. 《清史稿·兵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罗尔纲《湘军兵志》(中华书局,1984)第四章
  5. 王闿运《湘军志》(岳麓书社,1983)序论
  6. 《湖南省志·军事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第二编

网络扩展解释

湘勇是清朝咸丰年间由湖南地方官员和士绅组建的地方武装力量,后发展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军事力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湘勇即湘军的前身,最初因罗泽南在湘乡县倡办团练而得名“湘乡勇”。其名称中“湘”指湖南,“勇”为清代临时招募的兵卒,区别于正规军“兵”。

二、历史背景与创建

  1. 起源: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湘乡士绅罗泽南响应清廷号召,以戚继光练兵法编练乡勇,形成早期湘勇。
  2. 发展:曾国藩在长沙整合各地团练,将罗泽南部纳入麾下,正式称“湘勇”,并建立营制(每营360人)。
  3. 关键人物:罗泽南被誉为“湘军之母”,曾国藩则通过战略统筹与政治运作,使其成为清廷主力军。

三、军事影响与历史作用

四、其他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湘军具体战役或人物,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如《清史稿》或专题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安躭碑阙逼拶勃然厨传垂芒磁化瓷注脆薄打理大模厮样蹀躂都捻番号丰碣跗蕚连晖狗附光应圭臬贵卿顾音豪拔涣鳞互济火耗加劲讲定讲款京削赍志以殁揩羯鼓闿圛客窗困馁类味连比例题刘郎前度乱撺眉子石愍伤千溢其乐无穷,其乐不穷气尚漆室去时三舍法山砌沈默寡言石堠霜漏祀曲竦震天字一号托踪外秧儿王侯下列消愁夏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