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持斋的意思、持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持斋的解释

遵行戒律不茹荤食。佛教原谓过午不食,后多指素食。《梁书·文学传下·刘杳》:“自居母忧,便长断腥羶,持斋蔬食。” 唐 白居易 《斋戒满夜戏招梦得》诗:“纱笼灯下道场前,白日持斋夜半禪。”《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 桂迁 罄囊所有,造佛堂三间,朝夕佞佛持斋,养三犬於佛堂之内。”《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列公,这念佛持斋两桩事,不但为儒家所不道,并且与佛门毫不相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持斋”是一个源于宗教修行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但核心均与戒律和饮食节制相关:

一、基本定义

持斋指遵行宗教戒律,限制特定饮食的行为。佛教中最初特指“过午不食”(即正午12点后不再进食),后逐渐演变为素食的代称;道教则强调通过斋戒净化身、口、意三业,与道合一。

二、宗教背景与实践

  1. 佛教持斋

    • 核心目的:培养慈悲心、节制欲望。
    • 具体形式:
      ▪ 原始意义:过午不食(如《梁书》记载刘杳“持斋蔬食”)
      ▪ 扩展意义:长期素食(如唐代白居易诗中描述“持斋夜坐禅”)
  2. 道教持斋

    • 强调内外清净:外不染尘垢,内使五脏清虚。
    • 修行法门:通过戒除荤腥、规范行为达到与道合真。

三、历史演变

四、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持斋”可泛指任何基于信仰或健康目的的饮食节制行为,例如:

例句:他为了调理身体,持斋三月,戒酒戒肉。(参考《警世通言》中持斋记载的延伸使用)

五、相关概念区分

如需更详细的宗教仪轨或历史典故,可参考《梁书》《云笈七签》等古籍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持斋

《持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持续守斋,即遵守佛门戒律、维持清净的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持斋」的第一个字「持」,拆分部首为「扌」,意思是手。它的总笔画数为9。第二个字「斋」,拆分部首为「齐」,意思是齐全。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来源和繁体

「持斋」这个词语源于佛教。在佛教的戒律里,举行斋戒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严格遵守斋戒的信徒会持续一段时间内禁止食用肉类和荤腥食物,以及其他特定物品。

在繁体字中,「持斋」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斋」字的写法有时会稍有变化。有时候「斋」字会写作「齋」,其中的「齊」与现代的「齐」相同。这种写法在古籍中也是常见的。

例句

1. 他坚持持斋,每天吃素,以追求心灵的净化。

2. 她正在进行为期一周的持斋修行,以期获得内心的平静。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持心、持戒、持久、斋戒。

近义词:守斋、守戒、持节。

反义词:破戒、违背、放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