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击缶的意思、击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击缶的解释

亦作“ 击缻 ”。敲击瓦缶。古人或以缶为乐器,用以打拍子。缶,瓦盆。《诗·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宛丘 之道。”《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於是, 秦王 不懌,为一击缻。 相如 顾召 赵 御史书曰:‘某年月日, 秦王 为 赵王 击缻。’”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 清 孙枝蔚 《赠江舟次诗》:“书空耻咄咄,击缶歌呜呜。不为今离别,焉知昨欢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击缶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与文化符号。该词由“击”(敲打)和“缶”(陶制容器)构成,字面指敲击陶器发声。其含义可从以下四方面阐释:

一、器物定义

“缶”为商周时期常见的陶制器皿,《说文解字》载:“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其形制圆腹小口,既可作盛器,倒置后敲击发声即形成乐器功能。

二、历史典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渑池之会,蔺相如迫使秦王“击缶”为赵王寿,印证击缶在先秦外交场合具有特殊政治象征意义,代表对等礼仪的维护。

三、文化嬗变

《诗经·陈风》中“坎其击缶”描述平民阶层的音乐活动,汉代《盐铁论》称“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筝鼓缶”,说明击缶从早期雅乐逐渐演变为民间娱乐形式,反映古代音乐文化的阶层渗透。

四、艺术形态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彩绘乐舞图中可见击缶场景,与编钟、笙等乐器组合演奏,实证其作为节奏乐器的表演形态。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将缶归入“八音”之土类乐器,完善古代乐器分类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击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乐行为,具体解释如下: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缶”的正确读音为fǒu(第三声),指古代用陶土烧制的瓦盆或瓦罐。
“击缶”即敲打这种瓦器作为节拍乐器,常用于歌舞伴奏或宴会助兴。


二、历史出处与典故

  1. 《诗经·陈风·宛丘》
    记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描绘陈国百姓在宛丘道上击缶歌舞的场景。

  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迫使秦王“为一击缻(缶)”,成为外交场合维护国家尊严的经典典故。


三、文化意义


四、延伸知识

明代陈汝元诗句“堪嗟击缶千秋壮”,说明击缶意象在文学中延续,常借喻质朴豪迈的文化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爱答不理白打扳不倒儿半间半界背时不落眼剗内臣仆愁慕存纳叨揽放世粉花覆篑感恻刚梗高拱宫调横陂红丝研晃昱讲殿见墙见羹角条解摈姐夫洁行开链烃可观榼榼老几谩都謌茅搜那移旁畅平余潜林乾隆帝乔扦憔神悴力峭巘轻煖趋出仁心仁术赡赐慑畏诗榜顺理成章说誓思士松风耳崧生岳降唐书腾捷铁鼓铜钹望子成龙温重无外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