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贤下士的意思、礼贤下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贤下士的解释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详细解释

谓有地位者能礼敬贤德之人并降格与之结交。《新唐书·李勉传》:“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 李巡 、 张参 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河南 抚军 毕秋帆 先生簉室 周月尊 ,字 漪香 , 长洲 人也。酷嗜文墨,礼贤下士。”《红楼梦》第三回:“且这 贾政 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和 刘邦 、 朱元璋 辈起于草泽的英雄们比较起来,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礼贤下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容地位高的人对有才德之士以礼相待,谦恭下问,体现了尊重人才、虚怀若谷的品格。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社会地位尊贵者(如君主、官员)放下身段,以恭敬的态度结交、礼遇地位较低但德才兼备的贤士。强调主动降低身份、真心诚意地尊重和吸纳人才的行为。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字词解析

三、历史典故与用法

此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魏公子列传》中魏公子无忌"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的记载。后世如《资治通鉴》亦多次描述明君"礼贤下士"的治国之道。其用法多含褒义,用于赞许领导者谦恭纳贤的胸襟。来源:《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四、近义与反义

五、现代价值启示

在当代社会,"礼贤下士"的精神仍具现实意义,倡导领导者尊重专业人才、营造开放包容的环境。如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即是对传统尊贤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来源:《中华成语探源》(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礼贤下士”是一个褒义成语,指地位高的人以谦逊态度尊重、招揽有才德的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含义解析

  1. 核心意义
    指上位者放下身段,对有德有才者以礼相待,尤其重视地位较低但能力出众的人。包含两方面:

    • “礼贤”:对贤能之士给予尊敬和礼节;
    • “下士”:主动降低姿态,接纳普通阶层中的优秀人才。
  2. 深层内涵
    强调“真心实意的谦逊”,而非表面客套。例如,帝王或官员通过实际行动(如亲自拜访、虚心纳谏)展现对人才的重视。

二、结构与历史渊源

  1. 构词特点
    并列结构,“礼贤”与“下士”相辅相成,分别指向对待贤才和普通士人的态度。

  2.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唐代《新唐书·李勉传》中也有用例,描述李勉在朝廷中谦逊待士的事迹。

三、应用与对比

  1. 现代用法
    泛指领导、管理者等尊重人才的行为,如企业高管主动听取基层员工建议。

  2.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侧重主动招揽人才);
    • 反义词:盛气凌人、轻贤慢士(形容傲慢轻视人才)。

四、示例

例句:“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礼贤下士,常与年轻学者探讨问题。”
此句体现了对地位较低但学识丰富者的尊重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语境用法,可参考《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变相笔划惭悚镵肤程朱掣制重温旧业垂虹桥藂祠颠危调角逗漏返照飞檐走脊逢时遇节缟衣白冠闳洽鸿妖伙赖蹇愕间行交耳结体吉亥津逮荆文璧经意金石之功金鵶禁中语纪游决责巨魁客邪来成蒙童梦往神游情急青油灯鼽鼻诠译柔腴赏契生命力使心别气隋珠荆璧泰山吟贪夺傥恍螳蠰誊录亡阳违禁武汉会战五桀无精打彩乌蒙相差无几祥气枵腹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