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礼贤下士的意思、礼贤下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礼贤下士的解释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详细解释

谓有地位者能礼敬贤德之人并降格与之结交。《新唐书·李勉传》:“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 李巡 、 张参 在幕府,后二人卒,至宴饮,仍设虚位沃馈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河南 抚军 毕秋帆 先生簉室 周月尊 ,字 漪香 , 长洲 人也。酷嗜文墨,礼贤下士。”《红楼梦》第三回:“且这 贾政 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看他的很能收揽民心,礼贤下士,而又能敢作敢为的那一贯作风,和 刘邦 、 朱元璋 辈起于草泽的英雄们比较起来,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气概。”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礼贤下士”是一个褒义成语,指地位高的人以谦逊态度尊重、招揽有才德的人。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含义解析

  1. 核心意义
    指上位者放下身段,对有德有才者以礼相待,尤其重视地位较低但能力出众的人。包含两方面:

    • “礼贤”:对贤能之士给予尊敬和礼节;
    • “下士”:主动降低姿态,接纳普通阶层中的优秀人才。
  2. 深层内涵
    强调“真心实意的谦逊”,而非表面客套。例如,帝王或官员通过实际行动(如亲自拜访、虚心纳谏)展现对人才的重视。

二、结构与历史渊源

  1. 构词特点
    并列结构,“礼贤”与“下士”相辅相成,分别指向对待贤才和普通士人的态度。

  2. 历史出处
    最早见于《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礼贤下士,圣人垂训”,唐代《新唐书·李勉传》中也有用例,描述李勉在朝廷中谦逊待士的事迹。

三、应用与对比

  1. 现代用法
    泛指领导、管理者等尊重人才的行为,如企业高管主动听取基层员工建议。

  2. 近义与反义

    • 近义词: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侧重主动招揽人才);
    • 反义词:盛气凌人、轻贤慢士(形容傲慢轻视人才)。

四、示例

例句:“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礼贤下士,常与年轻学者探讨问题。”
此句体现了对地位较低但学识丰富者的尊重态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典故或具体语境用法,可参考《新唐书》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礼贤下士》的意思

《礼贤下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待贤能的人以礼仪之道对待,对下属或晚辈以尊重和关爱之心对待。

拆分部首和笔画

《礼贤下士》的拆分部首为示、贝、口、土,拆分的笔画为20画。

来源

《礼贤下士》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讲述荀卿曾经向孟子请教如何待人接物,孟子回答说:“礼贤下士。”意即对待贤才要以礼待之,对待下属要予以尊重和优待。

繁体

《禮賢下士》是《礼贤下士》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礼贤下士》的写法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领导对待下属要礼贤下士,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工作氛围。

2. 作为一名上司,他既严格要求下属,同时也善于礼贤下士。

组词

1. 礼貌

2. 贤明

3. 下属

4. 士人

5. 礼仪

近义词

1. 尊重下属

2. 重视贤才

反义词

1. 疏远下属

2. 鄙视贤才

别人正在浏览...

巴图鲁嬖佞补署常食常则是陈旧臣僚赤精絺素雏穉从壁上观翠帟递衣放之四海而皆准父本符敕负恩歌版姑负贺拔黑越越怀仰歡说欢谑晦涩湖剧活阎王瞷听骄荣积逋季连稽命老相好鱳得丽正修书院隆祚马铃满魄猛毅鸣柯魔道蝥网泥蟠前局青渌情见埶竭钦鸮湫湫器质时阳寿词水荒司长坦挚田鼓甜言软语投檄外宽内明文源阁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