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陈的意思、礼陈的详细解释
礼陈的解释
谓以礼陈说。《战国策·韩策二》:“今 周最 固得事足下,而以不得已之故来使,彼将礼陈其辞,而缓其言。”
词语分解
- 礼的解释 礼 (禮) ǐ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礼。丧(乶 )礼。典礼。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礼教(刼 )。礼治。克己复礼。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礼让。礼遇。礼赞。礼尚往
- 陈的解释 陈 (陳) é 排列,摆设:陈列。陈兵。 述说:陈述。陈情。详陈。陈诉。陈说。 旧的,时间久的:陈旧。陈腐。陈醋。推陈出新。陈陈相因。陈迹。陈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 中国朝代名
专业解析
礼陈,汉语复合词,由“礼”与“陈”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包含两个维度:
一、礼仪性陈列
指依照传统礼制规范进行物品布置,常见于祭祀、庆典等庄重场合。如《周礼·天官》记载的“九鼎八簋”制度,规定不同等级的礼器陈设标准,体现了古代礼制的空间表达。
二、礼仪性陈述
特指符合礼制的言辞表达,见于外交辞令或官方文告。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及的“礼陈三让”典故,即诸侯即位时需按礼制三次推让的程式化表述。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学术领域,尤见于礼制文化研究。台湾《重编国语辞典》将其定义为“依循礼法所作的铺排或表述”,强调其制度性与规范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礼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以礼节或恭敬的态度陈述意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词义:指在陈述观点或言辞时,遵循礼仪规范,表现出恭敬、得体的态度。
- 结构:由“礼”(礼节、礼仪)和“陈”(陈述、表达)组合而成,强调言辞与礼仪的结合。
2.文献出处
- 该词最早见于《战国策·韩策二》:“今周最固得事足下,而以不得已之故来使,彼将礼陈其辞,而缓其言。”此处描述周最受命出使时,以合乎礼节的方式委婉表达立场。
3.用法与语境
- 古代用法:多用于外交、劝谏等正式场合,体现说话者的修养和对听者的尊重。
- 近义词:如“礼谏”(以礼劝谏)、“礼言”(合乎礼仪的言辞)等,均强调言辞与礼仪的结合。
4.拓展说明
- 在现代汉语中,“礼陈”已不常用,但可通过其结构理解类似词汇,例如“礼貌地陈述”“礼节性表达”等。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用例,可参考《战国策》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保护杯水舆薪草诏成好称羡晨钟暮鼓词貌大夫倒找灯婢短忽飞人赶趁人宫割媾合国际公制寒卉红莲迦箅香捡看奸子假授祭地解放前鯨鯢竟然金仙鸡栖车睽孤老湫两侧两用衫辽城鹤龙膏描眉画眼暖兜抢掠巧不可阶漆姑庆福求旧囚囊的秋熟旗志辱命三周说法沈音世贯侍渔书不尽意水引面四禅天悚敬谈宴通榜柝击徒袒万古千秋五通五显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