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鯨鯢的意思、鯨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鯨鯢的解释

1.即鲸。雄曰鲸,雌曰鲵。 唐 卢纶 《奉陪浑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诗:“舟檝方朝海,鲸鯢自曝腮。”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想鸞鹤只在秋江上,似鲸鯢吸尽银河浪。” 明 李梦阳 《鄱阳湖十六韵》:“力屈鲸鯢仆,声回雁鶩呼。”

2.比喻凶恶的敌人。《左传·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鯢而封之,以为大戮。” 杜预 注:“鲸鯢,大鱼名,以喻不义之人吞食小国。”《晋书·愍帝纪》:“扫除鲸鯢,奉迎梓宫。”《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鲸鯢,大鱼,钩网所不能制,以此敌人之魁桀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 雍正 、 乾隆 以下,姦奴 和昇 揽权,卖官鬻爵,荼毒等於鲸鯢。” 康有为 《遣人入北寻幼博墓携骸南归》诗:“鲸鯢横波斜日曛,誓起义师救圣君。”

3.借指海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迹》:“海中盗艇猖獗,鲸鯢日盛。”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扫荡鲸鯢,肃清海甸,总是大快事,不必计较功伐。”

4.比喻无辜被杀之人。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妻子无辜,并为鲸鯢。” 唐 元稹 《王迪贬永州司马》:“﹝家属﹞适遭蜂蠆,并为鲸鯢。” 章炳麟 《讨满洲檄》:“ 汉 民无罪,尽为鲸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鯨鯢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词义

    鯨鯢原指鲸类动物,其中“鯨”为雄性鲸,“鯢”为雌性鲸。《汉语大词典》指出,该词最初用于描述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后引申为自然界中强者的象征。

  2. 语源与古代用法

    据《说文解字》,“鯨”字从鱼、京声,本义为海中大鱼;“鯢”则指雌鲸或两栖类动物大鲵。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以“取其鯨鯢”比喻俘获敌方首领,突显其“凶暴魁首”的引申义。

  3. 文化象征与比喻义

    在文学传统中,鯨鯢常被赋予负面意象,如《汉书·翟方进传》以“鯨鯢伏诛”形容罪魁祸首被铲除。唐代李善注《文选》时,进一步将其比作“不义之人”,强化了其象征凶暴、贪婪的文化内涵。

  4. 现代语义扩展

    现代汉语中,该词除保留“巨大生物”的本义外,亦用于比喻国际争端中的强势方,或生态环境议题中濒危的大型海洋生物,体现出词义随时代演变的特征。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鯨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分析:

  1. 本义与生物特性
    指鲸类动物,其中“鲸”为雄性,“鲵”为雌性。这一分类体现了古人对海洋生物的观察,但现代生物学中并无此细分。

  2. 比喻凶恶势力
    常用于比喻残暴的敌人或侵略者,如《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即以捕杀鲸鲵象征对恶势力的讨伐。

  3. 借指海盗或叛乱者
    因鲸鲵具有攻击性,古代文献中常以此代指海上劫掠者或反叛群体,如清代文献中“剿鲸鲵于东海”的描述。

  4. 引申为无辜受戮者
    在特定语境下,也指代被牵连杀害的无辜之人,如《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中“妻子无辜,并为鲸鲵”的表述。


补充说明
该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义侧重有所不同:先秦多用于战争语境,唐宋后文学作品中常以“鲸鲵”象征自然伟力或险恶环境。需注意与“鲸鱏”(泛指大鱼,喻贤者)区分。更多详细释义可参考古代字书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谙委暗月媪相白云篇鞭责壁炉厕简称疾醇谨纯经验楚骚答鼓丹鸾盗钟答声地中海短行方处逢罗凫茨伏尔泰改写国车扢支害怕韩掾黄绢辞荒宁桓文检才矫情镇物豭熊接刃谨力矜育就戮快意快炙背嫠辍纬露积免丁钱蘑菰蕈南部褭娜碰壶巧笑青天霹雳稔闻认作儒宫声闻深取赊头四殃酸霜遡源穷流五鼓无休外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