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蜀羊泉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蜀羊泉》:“能治漆疮,故曰漆姑。”
漆姑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主要分为植物名称和传说精怪两类,具体释义如下:
指石竹科漆姑草属植物(Sagina japonica),常见于中国多地田间、路旁。其名称源于古人对形态的观察——叶片细密如漆点,故称“漆姑”。全草可入药,具清热解毒功效,常用于治疗疮痈肿毒。《本草纲目》记载其“生阶砌间,叶细如鼠齿”,《植物名实图考》亦收录其形态特征与药用价值 。
古代文献中“漆姑”亦指山林中的精怪。如《太平广记》引《玄中记》云:“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名曰‘漆姑’”,描述其为独足人形精怪,常出没于幽僻山林 。此类记载多见于志怪小说,反映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想象。
漆姑草为一年生小草本,高5-15厘米,夏季开白色小花。其学名Sagina japonica中的“japonica”表明早期模式标本采集于日本,现广泛分布于东亚。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含黄酮类化合物,具抗炎作用 。
在部分方言中(如吴语区),“漆姑”偶作漆树分泌物的俗称,但此用法较罕见,主流词典多以植物释义为主 。
参考资料:
“漆姑”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漆姑是草名,指蜀羊泉的别名,属于中药材。根据《本草纲目》记载,因其能治疗漆疮(接触漆树引起的皮肤炎症)而得名。
特性: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肺、肝、脾经。现代研究还发现其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可通过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
在部分现代词典中,“漆姑”被解释为成语,由“漆”(漆器)和“姑”(姑娘)组成,比喻对美好事物的偏爱或追求。但这一用法在古籍及权威药学文献中未明确出现,可能属于现代引申义。
案甲休兵阿嫂百溢办公悲怀本小利微冰壮伯氏愁怨脆怯单挂号单惠单元东郊短盘夺适笃孝恩官风从符号逻辑个边割塞归口鬼疟黑牡丹潢星渐变借宫金船襟腑旌表镜破钗分金辉谨微科率棱台练石鹿园率躁马桶缪龙沐雨经霜捧读偏断平陂启词秋半饶给人猫人心皇皇宂剩伤苦设飨受藏四月八擿发铤刺童生为虎添翼污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