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诏的意思、草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诏的解释

(1).拟写诏书。 唐 李肇 《翰林志》:“学士於禁中草詔,虽宸翰所挥,亦资检讨,谓之视草。” 唐 李商隐 《赠庾十二朱版》诗:“君王晓坐金鑾殿,只待 相如 草詔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仁宗 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詔。”

(2).指拟定的诏书。 清 侯方域 《于谦论》:“使 谦 率羣臣,羣臣必从,何也? 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乃不闻其有此举。而草詔一传, 谦 亦唯唯署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草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解释

  1. 拟写诏书
    指古代官员或学士为皇帝起草诏书的行为。例如唐代翰林学士在禁中草拟诏书,称为“视草”。这一过程需严谨且符合皇家规范,常见于重要政令或任免文书的撰写。

  2. 指拟定的诏书
    即已起草完成但尚未正式颁布的诏书文本。如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仁宗即位时中书省召学士草诏的情景。


二、延伸与背景


三、总结

“草诏”既指起草诏书的行为,也指诏书文本本身,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文书制度。其权威解释可参考《翰林志》《归田录》等古籍记载。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诏”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皇帝亲自亲笔写的诏书。 拆分部首和笔画:草诏的部首是草字头部的艹,它的左边是禾字底部的百,右边是龙身上的火。 来源:草诏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乐书》中,意为“皇帝亲自用草书写的诏书”。 繁体字:草诏的繁体字为「草詔」。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草诏的字形更加简化,但整体结构和部首位置与现代相似。 例句:皇帝发出草诏,传达对臣民的重要命令。 组词:诏书、诏令、大诏、小诏等。 近义词:诏令、詔書、诏书等。 反义词:废诏、废书、废令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有其他问题也可以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