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谢公墩的意思、谢公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谢公墩的解释

(1).即 谢安墩 。 清 孙枝蔚 《寄题康山兼怀张穉恭》诗:“空如 谢公墩 ,遗蹟在人间。”参见“ 谢安墩 ”。

(2). 宋 谢枋得 寓居读书处。《清一统志·武昌府·古迹》:“ 谢公墩 在 兴国 州东一里 湖堤山 , 宋 谢枋得 寓居读书处,其地有叠山书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谢公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地理与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指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古迹地名,因东晋名臣谢安(字安石,谥号“文靖”,世称“谢公”)曾在此居住或游憩而得名。其地貌特征为土丘或小土山(“墩”即土堆之意),是六朝时期的文化遗存。

二、历史渊源

  1. 谢安关联性

    谢安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曾指挥“淝水之战”。其隐居会稽东山时,在金陵(今南京)亦有居所,后人将此居所附近的土丘称为“谢公墩”。

  2. 地理定位

    据《景定建康志》载,谢公墩位于金陵城东,具体位置一说在钟山半山腰(今紫金山),与王安石故居相邻;另一说在冶城(今朝天宫一带),历代文献记载略有差异。

三、文学意象

自唐宋起,“谢公墩”成为文人怀古咏史的经典意象: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收录词条,定义为“谢安在金陵的遗迹”。
  2.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明确标注其地理位置及与谢安的关联性。
  3. 《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将南京“谢公墩”列为重要历史遗址,印证其文化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景定建康志》(宋)周应合纂修
  3.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 《中国名胜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谢公墩”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历史文化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历史典故和文学背景:

一、基本含义

  1. 地理概念
    指东晋名相谢安(字安石)在南京的遗迹,具体位于半山园(今中山门北侧),因谢安曾登临而得名。北宋王安石曾在此建半山园隐居,并写下《谢公墩二首》,诗中提到“我屋公墩在眼中”,暗含对谢安的敬仰与历史时空的交叠。

  2. 另一处遗址
    宋代诗人谢枋得(号叠山)的读书处,位于湖北兴国州东的湖堤山,现存叠山书院遗迹。

二、历史典故

三、争议与考据

历史上南京有多个“谢公墩”记载:

  1. 冶城说:唐代李白诗中提及的谢公墩位于冶城(今朝天宫一带),与谢安、王羲之登临处相关。
  2. 半山园说:因王安石诗作广为人知,后世多将半山园附近的土丘视为谢公墩。
  3. 清凉山说:部分文献记载谢公墩在清凉山永庆寺前,可能与地理变迁有关。

四、文学与成语意义

部分资料提到“谢公墩”衍生为成语,指“在不恰当场合谈论不当话题”(如),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民间引申义。更常见的是作为历史意象出现在诗词中,如李白、王安石等人的作品。

建议: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地理位置,可参考《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或实地探访南京半山园遗址。

别人正在浏览...

比竹苍溟乘驾呈进愁肠九回楚都刀鸭大嫂子底子反码饭铺反手可得发语浮瓜沈李皋鼬寡民闳放黄垆之痛黄森森娇姹教理骄逸寄儿纪念金威句戟口不择言来觐连蔕两间两接撂地离群俚謡龙尾石露头角免脱闵勉木公金母牛车磅礴破镜秋井秋孃七碗壬遁慴愕神瞽霜心数九天蜀纸同舟遇风退修屯籍瓦丝微禄问俗五罚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