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觐的意思、来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觐的解释

本指古代诸侯在秋天前来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秋见曰覲” 唐 贾公彦 疏:“秋,西方六服,当覲之岁,尽来覲。”后亦泛指臣子朝见国君。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至 承宗 为 卢从史 、 李师道 所詿误,先皇帝征而赦之者再,忧思蹙恧,不克来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来觐”是一个源自古代礼制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1. 基本释义
    “来觐”最初专指古代诸侯在秋季朝见天子,属于周代朝觐制度的一部分。《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秋见曰觐”,唐代贾公彦进一步解释为“秋,西方六服,当觐之岁,尽来觐”。这里的“六服”指周代按距离王畿远近划分的诸侯国,需按规定时间朝见。

  2. 词义扩展
    后世逐渐泛化为臣子拜见君主的行为,不再严格限定季节。例如唐代元稹在《沂国公魏博德政碑》中描述承宗因故未能“来觐”,即指臣子朝见国君的礼制。

  3. 构词解析

    • “来”表示“到达”的动作;
    • “觐”本义为“诸侯朝见天子”,后引申为恭敬拜见(《说文解字》注“觐,见也”)。
  4. 现代用法
    当代语境中,“来觐”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历史文献解读或特定礼仪研究,其核心仍保留“恭敬谒见上位者”的含义。需注意与普通拜访(如“来访”)的区别,前者强调礼制性和等级性。

注:不同文献对“来觐”的表述高度一致,以上内容综合了《周礼》、唐代注疏及文学作品中的用例,权威来源可参考、4、6。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来觐

《来觐》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前来朝拜或者参观。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来觐》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其相关词汇。

词义

《来觐》意思是指人们前来朝拜、参观,表示恭敬或者崇敬之情。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来觐》的拆分部首是“米”和“角”,它的笔画数是11划。

来源

《来觐》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古代,人们常常前来朝拜皇帝或者拜访重要的人物,以表达敬意和虔诚之情。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成语。

繁体

《来觐》的繁体字是「來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对于《来觐》的写法可能是「來覲」,使用的是古文篆书或者隶书风格。

例句

1. 他们从各地来觐,向乔迁的家庭表示祝贺。

2. 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来觐这座历史名城。

3. 那位知名作家来觐了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为学生们讲解了他的创作经历。

组词

1. 来朝:表示皇帝或者高官来到朝廷。

2. 觐见:指拜见尊贵的人物。

3. 觐礼:指前往朝拜时的礼仪。

近义词

1. 客串:表示临时到某个地方做某种角色或者参加某种活动。

2. 参观:表示进入某个地方,参观其内部环境。

3. 拜访:表示前往某个地方见到某人,表示敬意。

反义词

1. 离去:表示离开某个地方。

2. 禁止:表示不允许进入或者进行某种活动。

3. 遗忘:表示忘记某个人或者事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