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贞不移的志节。多指妇女不更二夫、臣子不事二主之志。 明 徐渭 《范母》诗:“一夕改霜心,晓镜换粧额。” 明 袁宏道 《贞寿诗为冯太史母》:“宫锦到地红,霜心与头白。”
霜心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本义与比喻义两个层面,以下结合权威辞书及古籍用例进行阐释:
指霜形成时的核心部分,多见于古代自然科学描述。
例证:
《汉语大词典》释为“霜的中心”,如《淮南子·天文训》载“霜雪以风结”,古人认为霜以微小颗粒为核心凝结而成 。
此为常用义,借霜的纯净、清冷特性,喻指人坚守节操、不染俗尘的精神境界。
权威释义:
释为“喻高洁之心”,如杜甫《孟氏》诗“承颜胼手足,坐客强盘飧。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以“霜心”暗喻孟氏清贫自守的操行 。
注解为“形容心志如霜雪般纯洁坚定”,如《宋史·忠义传》赞烈士“霜心贯日,凛凛犹生” 。
李商隐《肠》诗“结根终南下,防露托霜心”,以“霜心”喻竹耐寒守节之性(《全唐诗》卷539)。
朱熹《朱子语类》评君子“当如松柏,岁寒后凋;霜心不改,方见真志”,强调道德坚守(《朱子语类·卷十三》)。
今多用于文学语境,形容清廉刚正或历经磨难不改初心的精神,如“十年霜心未改,一身正气长存”(当代文学用例)。
参考资料:
“霜心”是一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基本词义 指坚贞不移的志节,尤指妇女不更二夫、臣子不事二主的忠诚与贞洁。由“霜”的纯洁高洁与“心”的志向结合而成,比喻内心如霜般坚定不移。
象征意义
应用场景 多出现于古代诗词及传记中,例如:
例句补充
提示: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主要见于古典文学作品,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情感色彩。如需更多诗词例证,可参考、5提供的文献来源。
草房曹掾漕院畅叙超逸絶尘扯后腿春信丹帱颠仆流离调均敌楼豆卢端甫对比温度惇朴独树一帜返魂香凡间刮目相见榖实赫赫炎炎花箱降黜江关饯筵街冲节级觊豁京歌跼屈剧屯阔宕唠扯辽东华表鳞亚米盐挠挑盘木朽株盘石之安平序谦词凄静青龙刀擎天一柱穹冥秋季却非冠神怒人怨审饰食俸时学书劫四休居士天假良缘图南翼外境象德巷言陷阵小字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