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风俗。《礼记·曲礼上》:“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郑玄 注:“俗,谓常所行与所恶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及此扶行而问俗,几成尸素以具官。” 清 黄景仁 《荻港舟次》诗:“畴昔五马来 江 东,停麾问俗何雍雍。”
"问俗"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èn sú,主要含义如下:
探询、了解风俗习惯
指主动询问或考察某地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和社会状况。这通常是初到一个陌生地方时,为了适应当地环境、避免触犯禁忌或更好地融入而采取的行为。其核心在于通过询问来获知当地的习俗和规矩。
例如: 官员到任地方,常需“问俗”以了解民情;旅行者初至异地,也会“问俗”以避免文化冲突。
引申为体察民情
在古代文献或较正式的语境中,“问俗”常被赋予更深层的含义,指统治者、官员或关心社会的人士深入民间,调查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疾苦和社会风气。这体现了对民生和基层社会的关注。
例如: “为政者当问俗以知民瘼。”
出处与典故:
“问俗”一词的用法可追溯至古代典籍。最著名的出处是《礼记·曲礼上》: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这句话强调了进入新环境时,了解并尊重当地禁令、风俗和避讳的重要性,“问俗”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此典故深刻影响了后世对该词的理解和使用(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礼记》)。
“问俗”指通过询问或考察来了解特定地域或群体的风俗习惯、社会状况,旨在增进理解、促进沟通、避免冒犯,或用于体察民情。它体现了对文化差异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其核心精神源自儒家经典《礼记》的训示。
参见:
“问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进行解释:
“问俗”指访问或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强调通过主动询问来探究社会风尚、人情世态。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异域文化的尊重与生活智慧的积累。
与“入国问俗”成语关联,后者强调进入新环境时主动了解习俗的重要性。此外,“俗”字本身指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如“风俗”“习俗”),进一步佐证“问俗”的文化内涵。
通过综合典籍、词典及文学用例,可见“问俗”既是具体行为,也蕴含尊重差异、融入环境的深层智慧。
哀感跋扈飞扬边幼节博浪鼓不是滋味长苏畴类出等鼎脚递送断埯仿书凤皇爵釜煤高祖父赫苏氏会稿甲户架话箭头交懽徼惠劫轮井中求火絶命畯明举燧扩散伶夔凌腾龙章凤姿沦湮啰哩啰嗦落纸云烟绿草如茵马上公齧折烹龙炮凤窃咲晴天启行群居擅断伤忧市阓豕鬣帅道肃澹岁赂素口骂人太上皇后土阶讬阴渭浊泾清鹜溏下风乡贱饷干湘裙咸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