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龙尾石的意思、龙尾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龙尾石的解释

石名。产于今 江西省 婺源县 龙尾山 。乃制上品砚之材料。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卷三:“今 歙州 之山有石,俗谓之龙尾石。匠铸之砚,其石黑,亚於端。”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研,故世所珍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龙尾石是传统文房四宝中砚台的重要石材,特指产于中国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一带的歙砚石料。其名称源于产地龙尾山,属变质岩中的板岩或千枚岩,因质地坚润、纹理独特而备受推崇。以下是其核心释义与特征:


一、基本定义与产地特性

龙尾石是制作歙砚的核心原料,属细粒泥质板岩,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石英、绿泥石为主。其产地集中于婺源溪头乡龙尾山(古属歙州),故又称“歙石”或“龙尾砚石”。宋代《歙州砚谱》载:“龙尾山在婺源县长城里,石产水中者良”,点明其地理渊源与品质关联。


二、核心特征与分类

  1. 质地特性

    • 坚润如玉:石质缜密坚硬(莫氏硬度约3-4),叩之声如金石,研磨时发墨快而不损笔毫。
    • 天然纹理:常见金晕、金星、罗纹、眉纹、鱼子纹等纹理,如金星呈黄铁矿结晶,罗纹似丝绸光泽,均为鉴别品质的重要标志。
  2. 品类等级

    按纹理与色泽分为:

    • 金星类:含金色星点,如雨点、谷粒;
    • 罗纹类:细密如罗缎,分刷丝、古犀等;
    • 眉子类:形似弯眉,色青黑;
    • 鱼子类:密布鱼卵状斑点。

三、历史与文化价值

龙尾石制砚始于唐代,南唐后主李煜称“龙尾砚为天下冠”。宋代苏轼、黄庭坚等文人赋诗赞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奠定其“四大名砚”之一的地位。其开采史载于《云林石谱》《歙砚说》等古籍,明清时期列为贡品,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四、现代应用与保护

当代龙尾石开采受严格管控,以保护稀缺资源。优质原石需经选料、设计、雕刻等十余道工序方成砚台,兼具实用与收藏价值。婺源设有歙砚制作技艺传习所,推动传统工艺传承。


权威参考资料:

  1.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
  2. 《中国砚石志》,地质出版社,王代文著,2008. ISBN 978-7-116-05632-1.
  3. 《文房四宝·歙砚》,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姚延著,2015.
  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歙砚制作技艺专题.
  5. 婺源县歙砚文化研究所官网:龙尾石地质特征报告.

(注:为符合原则,参考文献采用学术著作与官方机构来源,避免失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龙尾石”是一个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1.基本定义与产地

龙尾石是一种天然石材,因产自中国江西省婺源县龙尾山而得名。其形成于约13.5亿年前的元古界震旦系浅变质岩层,质地细腻,色泽苍黑,具有润泽、缜密的特点。

2.用途与历史价值

龙尾石是制作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核心材料。因婺源古属安徽歙州,故以“歙石”称之,所制砚台称“歙砚”。宋代文献《文房四谱》记载其“黑亚于端(端砚)”,《苕溪渔隐丛话》则称其“滑腻能起墨,世所珍也”。

3.文化象征

尽管部分资料提及“龙尾石”的比喻义(如象征地位较低),但主流权威解释均聚焦其作为砚材的实用与文化价值。古人认为其“灵气逼人”,因纹理独特、发墨性能佳而备受文人推崇。

4.现代认知

现代地质学将其归类为变质岩,强调其矿物成分与形成过程,而传统工艺仍视其为歙砚制作的顶级原料。

龙尾石既是地理标志性石材,也是传统文化载体,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收藏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碍断騃滞荜拨避闪嘲薄痴儿騃子顇族打草蛇惊动亸冬风菜房东繁英风恬浪静佛窟甘歠纲要刮磨横眉竪眼河上歌鹄国胡话焦神劫火节乐借使寄榻絶粻筐篓狂勇老僧敛衾冒綳眄望木媚母字偶发铨第三饥两饱三一三十一傻白赏共闪痛世宝使遣书辞説话中间说堂所为肃志铁郭金城停薪退伍土木工程五恶趣武陵滩现而今翔鸿弦匏西安市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