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罚的意思、五罚的详细解释
五罚的解释
对罪不当五刑者处以相应的五种赎金,称为五罚。凡不足墨刑者罚百锾;依次鼻,二百锾;剕,五百锾;宫,六百锾;大辟,千锾。《书·吕刑》:“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 孔 传:“不简核,谓不应五刑,当正五罚,出金赎罪。”
词语分解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罚的解释 罚 (罰) á 处分犯罪、犯错误或违犯某项规则的人:罚款。罚球。惩罚。罚不当罪(处罚过严或过宽,与所犯的罪行不相当)。 奖赏 笔画数:; 部首:罒;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五罚是中国古代法律术语,特指西周时期《吕刑》确立的、以财物赎抵五刑的五种等级制度。其核心内涵是对于证据存疑或罪行轻微的罪犯,允许其缴纳特定财物替代肉刑或死刑,体现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五罚的定义与来源
“五罚”源于《尚书·周书·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案件证据不足(“疑案”)或罪行轻微时,官府可判处罪犯缴纳不同数额的财物(如铜、丝帛等),以此替代墨、劓、剕、宫、大辟五种肉刑或死刑(即“五刑”)。这一制度旨在减少酷刑,彰显司法宽宥。
二、五罚的具体等级与对应关系
根据《吕刑》记载,五罚按刑罚轻重分为五等,与五刑逐级对应:
- 墨罚:疑犯应处墨刑(面部刺字)者,可缴纳100锾铜(1锾约合6两)赎罪。
- 劓罚:疑犯应处劓刑(割鼻)者,赎金为200锾铜。
- 剕罚:疑犯应处剕刑(断足)者,赎金为500锾铜。
- 宫罚:疑犯应处宫刑(毁损生殖器)者,赎金为600锾铜。
- 大辟罚:疑犯应处大辟(死刑)者,赎金为1000锾铜。
三、五罚的适用原则与历史意义
- 疑罪从赎:仅适用于证据存疑或情节可矜的案件,若事实确凿仍须执行原刑。
- 等级森严:赎金数额巨大(如大辟罚需千锾),实际仅贵族阶层有能力承担,具有阶级性。
- 思想价值:将“德治”理念融入司法,通过财物刑限制肉刑滥用,推动刑罚文明化,对后世“赎刑”制度影响深远。
文献依据:
- 《尚书·周书·吕刑》原文记载五罚体系(中华书局点校本)。
- 张晋藩《中国法制史》(商务印书馆)论述五罚与西周司法改革的关系。
-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中华书局)考释五罚的赎金标准及历史演变。
(注:因古籍原文无网络链接,此处仅标注权威出版物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五罚”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种刑罚制度,指对罪行不足以适用“五刑”的犯人,以缴纳赎金的方式替代肉刑或死刑。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五罚”源于《尚书·吕刑》,是西周时期确立的刑罚制度。当罪行较轻、不符合“五刑”(墨、劓、剕、宫、大辟)的适用条件时,犯人可通过缴纳不同数额的铜(锾)赎罪。
2.具体内容
根据罪行轻重,赎金分为五等:
- 墨刑(面部刺青):罚100锾;
- 劓刑(割鼻):罚200锾;
- 剕刑(断足):罚500锾;
- 宫刑(破坏生殖器):罚600锾;
- 大辟(死刑):罚1000锾。
3.历史背景与作用
- 法律原则:体现了“罪刑相适”和“以财代刑”的思想,为贵族或特定阶层提供了减轻刑罚的途径。
- 文献依据:《尚书·吕刑》记载:“五刑不简,正于五罚”,即证据不足或罪行较轻时,改用赎金。
4.现代理解
如今“五罚”多作为历史术语使用,部分语境下也比喻严厉的处罚,但其核心含义仍指向古代赎刑制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尚书》原文或法律史相关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言白幕半农半牧区禅偈骣马车载牀头人处疗顶冕棼乘風車風輕雲淡風濕风行电击纷歧附白符策艴然姑公含睇好马不吃回头草豁然开朗假继减租减息结脉劲风静恭近前舅弟俊耆渴吻老寋裂巴銮铃螺蚄率励猛利命令句木马盘陀乾村沙慊款球扇形洒心膻臊身体锻炼蝨心水肥说媳妇儿随斜太尊吐决亡识望洋乌沉沉诬染吴熙载乡俗绤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