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浮瓜沈李的意思、浮瓜沈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浮瓜沈李的解释

亦作“ 浮瓜沉李 ”。语出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水。”谓以寒泉洗瓜果解渴。后因以“浮瓜沉李”代指消夏乐事。 宋 苏轼 《答苏伯固书》之四:“大盆如命取去,为暑中浮瓜沉李之一快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是月巷陌杂卖》:“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通夕而罢。” 明 王雅宜 《步步娇·初夏题情》套曲:“记昔日欢娱在画堂,今日里浮瓜沉李没心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浮瓜沈李”是汉语中描述夏日消暑雅趣的经典成语,其字面意为将瓜果沉入水中浸泡,使瓜果冰凉后食用,特指古代文人用天然方式避暑的生活方式。该成语出自三国时期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的“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其中“沈”通“沉”,属于古代汉语的异体字用法。

从构词结构看,“浮”“沈”二字形成动作对仗,分别对应瓜、李两种水果的冰镇方式,展现古人利用自然水体降温的智慧。唐代类书《初学记》将其凝练为四字格成语,宋代《太平御览》卷九六八引述时进一步确立了该成语的经典地位。

现代汉语使用中,该成语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历史典故引用,既保留着“避暑消夏”的本义,又衍生出“闲适自在”的意境延伸。如当代散文家汪曾祺在《夏天》中写道:“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可视作对“浮瓜沈李”习俗的生动演绎。

成语学理层面,《汉语大词典》标注其词性为动词性联合结构,强调“通过特定动作实现消暑目的”的核心语义。《中国成语大辞典》特别指出该典故在魏晋风度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反映了古代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适意的生活美学。

参考资料:

  1.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太平御览》(国学导航)
  3. 汪曾祺《夏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4. 《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浮瓜沈李”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的成语,常用于描述消夏的闲适生活,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面释义

出处与演变

用法与变体

  1. 常见搭配:多用于诗词或文学作品中,如“浮瓜沈李,凉亭避暑”等场景描写。
  2. 变体形式:也写作“浮瓜沉李”或“沈李浮瓜”,含义相同。

示例参考

注意

如需更多文学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三国志》或古典诗词集。

别人正在浏览...

安国宁家安攘百沸汤白山黑水拜生宝珥暴击仢约采琢乘人胆如斗眈盻恩恩爱爱发冲冠房省梵树发无不捷告脱鼓板过铁故粟诃佛诋巫虹星荒失簧言黄银树恢济家馆见功胶结燋壤绩功即叙垦荒历观楣窗弭辔女流之辈攀延迫烈千里迢迢谦率乞米帖清浑三选沙塲删定曹省事霜锋水牢思想性体度痛惜頽人纤绮销贜燮和之任歇脚心荡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