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不择言的意思、口不择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不择言的解释

情急时说话不能选用恰当的言词。亦指说话随便。《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朱子语类》卷九五:“修省言辞便是要立得这忠信,若口不择言,只管逢事便説,则忠信亦被汩没动荡立不住了。”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 周近 他居然这样口不择言,他怎么能这样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口不擇言”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人在情急或激动时说话不经思考,用词不当,或平时言语随意不加约束。包含两种语境:

  1. 紧急情况下:因情绪激动无法恰当表达(如《北史》中子华“手自捶击”时的状态);
  2. 日常习惯:说话缺乏分寸,如网络交流中随意发言。

二、出处与演变 最早见于《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褊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原指性格急躁者的言语失控,后扩展至泛指言语失当行为。

三、语言特点

四、使用场景与示例

五、文化启示 该成语反映汉语对言语修养的重视,提醒人们“言为心声”,需注意语境与表达方式,尤其在情绪激动时更应克制。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口不择言是指说话时不顾及言辞的意思,形容人在说话时随意、冲动,不考虑后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口:第二部首,总共四画。 - 不:第一部首,总共四画。 - 择:第十六部首,总共十四画。 - 言:第二十部首,总共八画。 来源: 《口不择言》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句话:“言己者不可若有所不爱,管见人言莫不以为也。”意思是说一个人自己的言论应该像别人对他说话的方式那样,不论别人如何言论,他都能接受。后来,这句话演变成成语形式,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不经过思考,漏嘴说出不恰当的话。 繁体: 《口不擇言》是口不择言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说文解字》和古代字典中对"口不择言"的写法的收录。但由于古代字形书写的变化和演变,具体的写法不太一致。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口不择言"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例句: 1. 他一向口不择言,经常得罪人。 2. 在重要场合,我们应该谨言慎行,避免口不择言。 组词: - 口舌:指争论和争吵。 - 言辞:指言语和措辞。 - 说话:指运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 近义词: - 言过其实:指说话夸大其词,夸张事实。 - 言之不凿:指说话没有根据,毫无根据。 反义词: - 言必信:指说话必须言出必信,言出必行。 - 言行一致:指说话和行为一致,言行相符。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口不择言这个成语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