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杌樗的意思、杌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杌樗的解释

光秃的臭椿树。喻不成材料,没有出息。《西游记》第三九回:“丹母空怀懞懂梦,婴儿长恨杌樗身。必须井底求明主,还要天堂拜老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杌樗”是一个由“杌”和“樗”组成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两字的单独释义综合理解:

  1. 杌(wù)
    指无枝的树,或形容局势、心情不安(如“杌陧”)。《集韵》中解释为“刊余木”,即被砍伐后残余的树干。

  2. 樗(chū)
    通常指臭椿树,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比喻无用之材。例如《庄子·逍遥游》提到樗树“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木质差,难成器具,故有“樗材”一词,表示自谦才能平庸。

综合词义:
“杌樗”可理解为“无枝的臭椿树”,结合两字含义,引申为不成材、无价值的树木,或比喻无用之人/事物。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出现,多见于文献或特定修辞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杌樗的意思

《杌樗》(wù chū)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形容物体或人坐在硬、冷的木头上,感觉不舒适。它常用来形容坐具没有垫子或表面没有被加工的木制物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杌樗》的拆分部首是木(mù)和果(guǒ),部首意思是构成汉字的一部分,并有主要意义的偏旁。

根据部首的不同,我们可以得出: - 杌:由木偏旁和屋声旁组成,共6画。 - 樗:由木偏旁和助手偏旁组成,共15画。

来源和繁体

《杌樗》在《尔雅》(一部中国古代字书)中首次出现。原字形为“悟”(wù)和“中”(zhōng)组成。后来,字义演变为形容坐着硬木、感到不舒适。

而在繁体中,字形为 “杌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字形经历了演变和改变。虽然“杌樗”没有明确的古代写法,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字形书写或发音。

例句

很多古代文学作品中使用了《杌樗》这个词,以下是一个例句:

“吾辈揆之以杌樗坐坎坷,而进退疾若疾风!”(出自元曲《西华山》)

翻译:我们思量着坐在硬木上,前进和后退迅速得像快速的风!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 - 杌子(wù zǐ):指没有垫子,硬而冷的木制坐具。 - 樗木(chū mù):指樟树的木材。

近义词: - 硬椅(yìng yǐ):指没有垫子或没有经过处理的硬木制椅子。 - 木凳(mù dèng):指单纯由木头制成的凳子。

反义词: - 软椅(ruǎn yǐ):指有垫子或表面柔软的椅子,坐着舒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