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不论国家治乱,个人均象箭一样,直道而行。典出《论语·卫灵公》:“直哉 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事躓两如直,心愜避三贤。” 李善 注:“言 史鱼 有道无道,行俱如矢。而己有道则见召,无道则左迁,故云事躓两如矢直。而己虽迁,终无悔吝。”
“两如直”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无论国家处于治世还是乱世,个人都应像箭一样保持正直的品行。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该词字面可理解为“无论两种境况(治与乱)都保持如箭般正直”。其核心思想出自《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对史鱼的评价:“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意为史鱼无论国家政治清明还是混乱,始终如箭般直行正道。
历史典故
史鱼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以正直著称。据记载,他临终前仍以“尸谏”方式劝谏卫灵公任用贤臣,体现其“生死皆直”的品格。这种不因环境改变原则的态度,成为儒家推崇的典范。
文学引用
南朝谢灵运在诗中曾用“事踬两如直”,借史鱼典故表达对正直品格的赞颂。此用法进一步强化了该词的文化内涵,即强调个人操守应超越时局变迁。
综合释义
现代释义中,“两如直”被归纳为:象征坚守原则、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境界,特指在顺境与逆境中均保持道德操守的行为准则。
注:该词属于古典文献中的特定表达,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见于对传统文化或《论语》思想的解读中。
《两如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人的为人行事思考非常坦率、坚定、直率。即表达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没有任何虚伪,坦荡正直。
《两如直》这个词由六个部分构成:言字旁、口字旁、横折弯钩、丨字旁、田字旁、目字旁。总共有13个笔画。
《两如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下》一书中。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做人、为人处世的观念。
《两如直》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兩如直」。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两如直》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是「兩如直」。
1. 他为人坦率直接,从不说谎。
2. 她的性格非常直率,从不拐弯抹角。
1. 如法炮制:按照原来的方法来做。
2. 千头万绪:形容事情非常复杂,纷繁复杂。
真实、坦诚、直爽
虚伪、假意、矫揉造作
宝石边竟褊直摽搒宾倅冰凘不速藏钩测景长恶靡悛虫螟传遗蹿货点妆笛膜度道方丈字高衙庚邮弓靶孤恩衮师哈喇子浩慨何尝行火轮三昧浇季紧地经籍锦旋咎毁客庄冷古丁连阡累陌孷孖露风庐墓鹿纵率薄马郑聘调芘依剖诉阙掖衽服日偷臊子善举霜佩水戏叹为观止通书伟识香骨厢巡闲客孝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