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旰日的意思、旰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旰日的解释

谓天晚。《陈书·宣帝纪》:“朕君临宇宙,十变年籥,旰日勿休,乙夜忘寝。”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旰日"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书面用语,其含义主要与时间概念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指傍晚时分或天色已晚时的太阳。其中:

•“旰”:本义指天色晚、迟暮,如《说文解字》释为“晚也”。

•“日”:即太阳,此处指代日光或白昼的终结。

合称“旰日”即强调日落西山、白昼将尽的时刻,常见于古代诗文或成语中。

二、引申与用例

  1. 时间指向

    形容天色昏暗或傍晚景象,如《后汉书·张衡传》载:“日旰忘餐”,意指忙于公务至日暮仍未进食。

  2. 成语关联

    常与“宵衣”连用为“宵衣旰食”(或“旰食宵衣”),描述帝王或官吏勤于政务,天未亮即穿衣起床,至傍晚才进食,如《旧唐书·刘蕡传》:“若夫任贤惕厉,宵衣旰食,宜黜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三、语用特征

•语体色彩:属文言书面语,现代汉语中极少单独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成语。

•文化内涵:承载古代农耕社会的时间观念,并衍生为勤政的象征符号。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旰”的释义为“晚,迟”,并收录“旰食”词条,释义为“晚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明确“旰”指“天晚,傍晚”,引《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为例证。

(注:因权威辞书无在线公开全文链接,此处标注纸质出版物信息,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平台核查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旰日”这一表述可能源于“日旰”的倒置用法。根据汉典对“日”字的解释,其中明确提到“日旰”意为“日暮,天色晚”。以下是具体解析:

  1. 字词结构
    “日旰”由“日”(太阳)与“旰”(天色晚)组合而成,原指太阳西沉后的黄昏时段。

  2. 含义与用法

    • 本义:指天色已晚、日暮时分,常见于古文或诗词中,如描述君王勤政的“宵衣旰食”(天未亮就穿衣,日暮才进食)。
    • 引申:可象征时间流逝或事务繁忙的状态。
  3. 注意点
    现代汉语中“日旰”使用较少,而“旰日”可能是对原词的误写或特定语境下的倒装形式。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其含义。

如需进一步验证其他文献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语料库。

别人正在浏览...

暴慝殡穸碧泱泱茶场愁痛踔绝楚尾慈恩寺道烦恼调茶掉柴斗而铸兵嘟嘟哝哝方籍垡子傅陈覆窠更傜鼓缶固自衡管恒资烘烔皇天不负苦心人宦家藿食简介佳酌忌妒机轮兢惭金苗矜情作态诀窍举直错枉兰釭凉节林檎率法密而不宣鸣髇排污恰好秋酎惓切踆兔饶道软骨鱼三俎手式痛定思痛偷浅偷偷屯防讬赏无所需求香苞翔鸾翥凤霞文协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