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蜉蝣撼大树的意思、蜉蝣撼大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蜉蝣撼大树的解释

比喻自不量力。 明 刘昌 《县笥琐探·恃才傲物》:“ 汤 家公子( 汤胤勣 )喜夸詡,好似蜉蝣撼大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吃醉了酒骂人,这在我本来是一种恶德。但是你被骂的 丁先生 也应该内省一下……假使你内省不疚,那小孩子的醉态就像蜉蝣撼大树,何损于你的 泰山 北斗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蜉蝣撼大树”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表达,其核心含义是比喻力量微弱者试图动摇或挑战远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强大事物,常用来形容不自量力的行为。该表达可拆分理解:“蜉蝣”指代一种生命周期极短的昆虫(蜉蝣目昆虫),《尔雅·释虫》中记载“蜉蝣,渠略也,朝生暮死”,象征渺小与短暂;“撼大树”则指摇动根基稳固的参天巨木,形成强烈对比。

这一表达与唐代韩愈《调张籍》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存在语源关联。韩愈原诗用“蚍蜉”(大蚂蚁)讽刺当时文人贬低李白、杜甫诗作的行为,后经语言演变,“蚍蜉”与“蜉蝣”因发音相近产生混用现象,但语义内核始终指向“微小个体挑战庞然大物”的荒谬性。

现代《汉语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将其归类为“贬义成语”,强调其蕴含的哲学启示:客观认知自身能力边界是避免盲目行动的前提。该表达在语言学层面还体现了汉语“以小喻大”“动静对照”的修辞传统,如《庄子·逍遥游》中“蟪蛄不知春秋”的类比手法。

网络扩展解释

“蜉蝣撼大树”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一定演变和争议。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比喻个体力量极其微弱,却试图挑战或动摇庞大且稳固的事物,常用来形容自不量力的行为。

出处与演变

  1. 明代刘昌《悬笥琐探》
    原句为“汤家公子喜夸诩,好似蜉蝣撼大树”,用于讽刺借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行为。
  2. 唐代韩愈诗句的混淆
    韩愈在《调张籍》中写道“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因“蜉蝣”与“蚍蜉”(大蚂蚁)形态相似,后世常将两者混淆。但韩愈的“蚍蜉撼树”更强调“不自量力”,而刘昌的“蜉蝣撼树”最初带有“贬低他人”的语境差异。

使用场景

例句

注意事项

该成语既可客观描述力量悬殊的对比,也可用于主观评价傲慢或不当行为,实际运用时需注意出处背景和语义侧重。

别人正在浏览...

芭篱别军比较语言学笔战儳互重山复水处心爨下村棒棒蝳蝐打闪刁风递袭督笞踱方步肥私耿特攻伐海邦鹤梅火苗虎咽狼餐嘉宠僵覆家酿建义结队精蓝九农稽陟老古板老问题鸾颠凤倒梦行症弄性排拓破坚摧刚笸箩噗楞楞前夫桥饰轻型屈起日佣人襦緼三笔六诗韶丽社事似笑非笑水阴蜀山骕骦憛悇铁蓦生铜身望天田详恳香令遐扬邂逅不偶